" 这地变好了,咱种地更来劲。"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大肚川村农民李新福,这两天正在地里筹划春耕。
李新福家玉米地在水库下游河道旁。" 原来全是洼地,经常被淹,着急上火却没啥好办法。"66 岁的李新福经营 30 多亩地,聊起前几年境况一再叹息。如今,站在地头放眼望去,耕地平整。
" 都是从库底清出来的淤泥,政府免费给平铺到低洼耕地上。" 李新福抓起一把黝黑的土说," 洼地变高地,淹不着啦。土老好了。"
桦甸市积极探索 " 淤泥还田 " 模式,解决淤泥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2019 年,桦甸市启动实施了水库生态修复、清淤扩容和生态防护 3 项工程,大肚川村水库迎来 60 多年来的首次清淤,清理出约 26 万立方米淤泥。经检测,清理出的淤泥全部符合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且富含有机质、氮、磷等养分。
" 每亩地少用 20 多斤肥,还能增产 20%。" 李新福说。淤泥还田也改善了水库生态,清淤蓄水后,一些水库水深由 1 米多增加到 4 至 5 米,冷水鱼养殖业得以发展。
目前,桦甸市已完成水库生态修复、清淤扩容工程,新增绿化面积 100 余万平方米,清出淤泥 450 万立方米,2022 年淤泥还田地块扩大至 560 多公顷。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