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快递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网购用品、邮寄文件 …… 即便相隔千里,有了快递都不再是问题。
而在几百年前,想要远距离运输或传递消息,该怎么办?
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边,就有不少水马驿。它们靠近运河,同时具有水陆转运、接待功能,堪称官方 " 快递站 ",位于高邮的盂城驿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盂城驿景区登陆中国大运河平台,揭秘运河边的邮驿故事。
大运河畔的中国邮驿活化石
宋代词人秦观在描写家乡时,说 " 吾乡如覆盂 "。盂城,也就成了高邮的别称,盂城驿也由此得名。
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 年),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水马驿站。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明清时期大运河边的它,是当时江南至京城之间重要的水马驿,占地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
600 年时光匆匆而去,盂城驿虽历经沧桑,但古风犹存,被专家们认为是中国邮驿的活化石,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点。
牌楼、照壁、正厅、驿卒舍、驿丞宅、鼓楼 …… 盂城驿现存建筑有约 3000 平方,内部还设有邮驿博物馆,快递文化展示馆等场馆。
站在盂城驿门前,最显眼的就是鼓楼。它是盂城驿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高约 15 米,十字脊三重檐,充满传统建筑的美感。
古代鼓楼有三大功能:一是站岗瞭望;二是值更报时;三是报捷庆典。此外,盂城驿的鼓楼还曾是高邮城的制高点,一度是人们赏景的好去处。
向西望,可以看到京杭大运河、唐代的镇国寺塔,天气晴好时,还能饱览高邮湖风光;在北面,就是秦观、苏东坡等人曾登临赋诗的文游台;而到了东面,还有明代的奎星阁和净土寺塔 …… 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站在鼓楼上就可以饱览全城风光。
一首顺口溜
记住运河边 46 个驿站
高邮的盂城驿、界首驿,扬州的广陵驿 …… 景区内的邮驿博物馆里,展出了一张《两京邮驿图》,清楚的展现出明代南京和北京之间,沿着运河设置的 46 个驿站。
运河边的驿站为什么这么密集?
这是因为明王朝迁都北京后,都城里众多人口形成了特别强大的消费力量。而当时的北方粮食产量不足,资源相对也比较匮乏,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急需南方的各种物资。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为了一条重要经济命脉,号称 " 天下大命,实系于此 "。每年都有 300 多万石粮食和各种精致的生活用品,通过运河 " 漂 " 进北京。
熟记一路上 46 个驿站的名字,就成了明代驿夫们的必须掌握的技能。不过那个年代许多人根本没上过学,并不识字。
为了方便人们记忆,明人程春宇特意编撰了《水驿捷要歌》,把这 46 个驿站名串联起来,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逐渐流传开来。
《水驿捷要歌》
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程。
皇华四十有六处,途远三千三百零。
从此龙江大江下,龙潭送过仪真坝。
广陵邵伯达盂城,界首安平近淮阴。
一出黄河是清口,桃源才过古城临。
锺吾直河连下邳,辛安房村彭城期。
夹沟泗亭沙河驿,鲁桥城南夫马齐。
长沟四十到开河,安山水驿近张秋。
崇武北送清阳去,清源水顺卫河流。
渡口相接夹马营,梁家庄住安德行。
良店连窝新桥到,砖河驿过又乾宁。
流河远望奉新步,杨青直沽杨村渡。
河西和合归潞河,只隔京师四十路。
逐一编歌记驿名,行人识此无差误。
日行六百里
古代 " 快递 " 也不慢
像盂城驿这样的大型水马驿,在古代仅限官府专用,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任务。
明洪武元年规定,六十或八十里就要设置一驿。讲解员说,这个距离刚好是一个旱夫走一天的路程。
想要使用驿站,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就是有相关的凭证。
想要驿站为你提供车、船、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请先出示 " 邮符 ",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
这个 " 邮符 ",在使用时,也有极为严格的规定。
用快马传递公文,要加盖兵部火票,命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过境有特定任务的,得派兵保护。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还得填写连排单。
此外,还有些公文像今天的快递一样,有时效要求。
如果是 " 马上飞递 ",那么公文的速度就是日行三百里。要是有紧急文件,则可以标明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沿线的驿站就会加班加点,按要求时限送到。
△邮驿时程里限(胡玉梅 摄)
《聊斋》作者蒲松龄
当过盂城驿 " 站长 "
盂城驿 " 快递站 " 还曾有一位大名鼎鼎的 " 站长 " ——蒲松龄。
蒲松龄(公元 1640 年 -1715 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蒲家庄人。他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因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而被世人称为聊斋先生。
△盂城驿蒲松龄雕像(胡玉梅 摄)
清康熙 9 年(公元 1670 年),蒲松龄的同乡好友孙蕙担任宝应知县,临时调署高邮州。蒲松龄就以幕僚身份,和朋友一起来到高邮,管理盂城驿的驿务。
蒲松龄作为盂城驿 " 站长 " 的工作很短暂,大概只维持了 7 个月。不过,他工作期间非常认真,还撰写了一些反映驿站真实状况的文章。
其中的《高邮驿站》就被收录在《蒲松龄集》中。从内容看,这其实是一份公文,主要内容是打报告给上级,叙述盂城驿困窘的状况,请求多拨一些资金下来。
VR博物馆
600 多年时光匆匆
运河边的盂城驿
见证了邮驿之路的辉煌
传承了源远流长邮驿文脉
在邮政史、交通史和水利史上
具有科学、艺术、历史和文物价值
也是高邮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 阅读原文 " 或扫描二维码
进入盂城驿景区
走进 600 多年前官方 " 快递站 "
揭秘运河边的邮驿故事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文颖 整理
图 | 高邮盂城驿景区提供 部分图片为胡玉梅摄
来源:中国大运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