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朱诺 记者 任红娟)肿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单药和各种联合治疗方案也被不同的诊疗指南收录。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被定义为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越来越受到患者关注。血小板降低不但会带来出血风险,而且会导致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延期甚至停滞。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三科副主任医师赵慧慧表示,肿瘤患者一旦出现 CTIT,需要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进一步行干预和治疗。
抗肿瘤治疗可能会造成血小板降低
赵慧慧介绍,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细胞分化而来,健康成年人的血小板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平均寿命 10 天,衰老的血小板主要脾和肝内被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我们形象的称其为 " 体内创可贴 "。
一项来自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更容易出现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同时指出含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杉醇类的化疗方案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
血小板降低影响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
" 血小板降低以后的危害很多," 赵慧慧表示,如果血小板数值无法恢复到抗肿瘤治疗的安全值范围内,患者的抗肿瘤治疗可能会中断甚至停止,因为所有的抗肿瘤治疗对血小板安全值具有一定要求。一旦抗肿瘤治疗不能如期进行,可能会导致原发肿瘤持续进展,同时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在门诊中,我曾接诊过一个宫颈癌的患者,化疗到第四周期的时候,血小板降低到了个位数,持续时间超过 2 个月,就没有办法进行第五个周期的治疗了,真是很可惜。" 另外,血小板降低还会造成肿瘤患者的出血风险,比如牙龈出血、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胃肠道出血,咯血,甚至颅内出血。其次,目前治疗 CTIT 的药物中,部分药物仍然没有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中,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血小板降低要引起重视
赵慧慧介绍,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10^9/L,当血小板计数 >75×10^9/L 时,可以不做药物治疗,通过平衡饮食来调整,可以多食红枣、红小豆粥、水煮花生米、清煮血豆腐等弥补血小板的食物。当 10×10^9/L < 血小板 ≤75×10^9/L 时,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包括白介素 -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RA 等。当血小板 ≤10×10^9/L 时,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是针对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和死亡率。
"CTIT 是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联合治疗会增加血液学毒性反应,可能造成血小板急剧降低,应尽早干预避免严重 CTIT 的发生。
CTIT 的治疗需根据患者 CTIT 机制、患者出血风险综合判断,明确最优的治疗策略,血小板输注与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是临床中 CIT 的主要治疗手段。" 赵慧慧指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