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3-02-02
国产“人工心”投入使用,1年生存率90%以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心脏病是人类的一大杀手,得了心衰的病人,如果得不到供体做心脏移植,一年的生存率只有 50% 左右。如果心衰病人不用心脏移植,通过安装人工机械心脏系统,也能达到延续生命的效果。

日前,一个重约 400 克的人工心脏,植入了梁叔(化名)的体内,这款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简称 " 人工心脏 "),是全国首批投入使用的国产 " 人工心 ",在它的帮助下,早前因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的梁叔,获得了 " 重生 ",达到出院条件。

专家指出,装上 " 人工心 " 后,心衰患者 1 年生存率达 90% 以上,新技术将为更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生的希望。

患者与医疗团队人员合影

医生查房询问患者康复情况

郑俊猛主任介绍国产人工心脏

患者和家属向医疗团队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心衰的他装上了钢铁 " 中国心 "

2022 年 10 月,梁叔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求医,被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的他在优化药物治疗之后仍然浑身无力,反复受心衰发作的折磨,经胸超声检查提示他存在 " 左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左房内径 45mm,左室舒张末径 57mm,左室射血分数降低(22%),极容易猝死 " 的情况。

" 整个左心功能低下,普通的药物治疗和手术的作用已不大。"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郑俊猛教授表示,要解决梁叔面临的危机,心脏移植是首选。然而,自然心脏供体极度缺乏,而梁叔的情况持续恶化,治疗方法用尽,治疗团队不得不在 " 山穷水尽 " 之中寻找 " 柳暗花明 " ——在综合评估梁叔右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治疗团队与家属充分商量,决定为梁叔开展 " 人工心脏 " 植入术。

1 月 10 日,郑俊猛教授团队成功为梁叔进行了 " 人工心脏 " 植入及右冠状动脉搭桥术。郑俊猛教授介绍,这次为梁叔植入的是国产 " 人工心脏 ",是一个可以替代心脏工作的装置,血泵一端连接心脏,另一端通过一根人造血管缝合在大动脉上。机械动力替代心脏收缩吸出血液后,再泵出输送至全身,主泵头塞在心尖的位置,通过转子运转进行泵血,外置一个显示屏,可持续观察 " 人工心脏 " 转速及电量。

" 原来的心脏没有功能了,安装这套最新的人工机械心脏,背个小书包 , 就能上街了 ……" 郑俊猛教授说道。术后当晚,在 " 中国心 " 的有力搏动下,梁叔在 ICU 里清醒过来,术后第二天可以正常进食,术后两周左右,梁叔恢复良好,转出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

人工心破题心脏移植 " 两大难 "

郑俊猛教授指出,像梁叔这样的案例,在常规治疗中,通常患者只能依赖心脏移植获得新生。同种异体心脏移植虽然技术成熟,但心脏移植涉及两大难题,一是等待合适供体," 换心 " 患者不仅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配型还需寻找体重相当的心源才适配,很多终末期心衰的患者病情危重,并不能经历漫长匹配过程。二是远期维护,心脏移植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抗排斥药物会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小小的 " 流感 " 可能即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威胁。

" 这套人工机械装置,能够完全代替心脏。在病人没有得到心脏的供体做移植之前,一直带着这套装置,能替代人体的心脏功能。" 郑俊猛教授表示,人工心作为终末期心脏病治疗的全新手段,可以通过人工泵头增加血流量、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填补了国内终末期心衰长期机械支持治疗领域的空白。部分非器质性病变患者,可通过人工心中短期植入恢复心脏功能,后期甚至可摘除人工心恢复心脏自主泵血功能。

" 人工心脏 " 逐渐被普及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此次 " 人工心脏 " 移植是医院在心衰治疗领域的全新探索,一直以来,该院心血管内科、外科强强联合,通过优化药物治疗(GMD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P/CRT-D、左束支起搏(LBBP)、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二尖瓣钳夹(TEER ) 、ECMO、双室辅助、心脏移植、人工心等手段开展终末期心脏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

该院副院长陈样新教授指出,院内首例 " 人工心脏 " 植入成功开展后,该院作为全国首批完成人工心植入中心,同时也是广东省两家既完成心脏移植又完成人工心的单位之一,将多学科共同打造一个心脏重症的平台,引领心脏大血管急重症专业探索,致力建设心血管急重症区域医疗中心,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 " 心 " 希望。记者了解到,植入人工心脏后,梁叔需要定期佩戴一个小包,包内装着电池连着人工心脏,随时要保证是通电状态。电池续航时间为 6~8 小时。据介绍," 人工心 " 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已发展到第三代,一般使用十几年没有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 30 多名患者安装上了国产 " 人工心 "。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黄睿 沈丽娜 程颖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