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网友 " 潇潇何所似 " 日前发文,指控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大一院)的 " 各种操作 " 将其母亲 " 变成了植物人 ",其中还涉嫌医疗腐败与医疗事故责任。
从当事人的描述来看,她的母亲在术前除肺结节外 " 各方面完全正常 ",但在耗费近 8000 元检查费、交出前后共 5000 元红包(其中有 2000 元已退还)之后,院方的三位医生 " 未告知风险 " 也 " 未签署术前同意书 ",并在 " 伪造术前沟通术 "" 不具手术操作过程书 " 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手术。结果母亲在肺结节切除手术过程中突发脑卒中," 让一个正常人在穿刺的时候突然成了植物人 "。
当事人还指控说,意外发生之后的维权并不顺利。吉大一院医务科只是简单地让她写了投诉材料,结果十天都没有下文。如今母亲已经脑卒中十八天之久,依然处在瘫痪失语状态。当事人总结说,这起医疗事故过程的种种疑点依然让她备受折磨,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堪称 " 晴天霹雳一样的遭遇 "。为此她发文实名举报吉大一院的三名医生,企盼可以讨回公道,还贴出了相应的录音截图、沟通文字、检查记录、相应文件,作为她提出指控的证据。
当然,这些证据都还只是她的一面之词,有待院方回应验证与官方独立调查才能厘清全部事实真相。但如果当事人的指控为真的话,吉大一院的几名医生无疑有违医德,是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背叛:索取红包之行违背了 " 恪守为病家谋福之信条,并避免一切堕落害人之败行 " 的誓言,未做充足准备即行手术也颇悖于 " 至于手术,另待高明 " 的持重精神。
就当事人发文的几点指控来看,她在陪母就医过程中的种种遭遇对社会大众而言并不陌生。遭遇医生索贿、院外违规购药、伪造术前同意书,这些指控在之前的医疗纠纷中就已屡屡出现。医生索贿,反映的是国内医疗体系里延宕已久的种种顽疾:医疗行业高度管制,公众 " 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 ",医疗资源挤兑带来的 " 挂号难 " 与 " 医生累 ",滋生了医生收红包的寻租空间,也是这起事件中 " 不给钱就排到后面 " 这句狂言的起因。执业医生利用信息差与处方权,诱导患者到指定药店开药并从中牟取回扣利润,诱使患者过度诊疗、进行不必要手术,在这起事件中也均有体现。
这起事件中当事人 " 求告无门 " 的情况也显示,国内在医疗事故的认定与责任划分上仍有制度改进的空间。除在医务科投诉不顺之外,当事人还表示,她在向医院提出医疗鉴定时,此案的一名医生 " 公然告知 " 她,自己正是 " 吉林省医疗鉴定委员会成员 ",弦外之音是即便去做医疗鉴定也会面临 "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 的尴尬情况。
根据我国 200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三条规定," 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 医学会的成员选自专家库,《办法》第二十条也规定了 " 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 专家库成员应当回避。
在本案中,当事人发起医疗鉴定是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无论医疗鉴定的理由是否充分、鉴定结果有利于哪一方,涉事医生无视回避原则、公然以 " 我是裁判员兼运动员 " 的口气悍然威胁,这无疑是对医生医德与医疗体制的双重蔑视。完善《办法》中的回避制度,乃至建立公正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恐怕才能反向扭转部分医生近乎无法无天的言行。
可见,种种医疗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根除,由此导致的医患矛盾激化、医疗纠纷不减,无疑会带来医患双输的恶果。将这些问题简单归结为医生失德或是 " 医闹 ",显然并不全面。医疗行业取消过度管制与不当管制,争取 " 患者少掏钱,医生多拿钱,看病更容易 " 的理想效果,无疑才是针对这些痼疾的治本之道。
作家周国平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曾描述过一位 " 狰狞的外科医生的吼叫 ":" 我今天就是不给你们看!她得意洋洋地宣布!" 相信这位外科医生并非从行医或是学医的那一天起就如此 " 狰狞 ",书中总结的 " 医生对患者缺乏尊重 "" 医生违背患者意愿 " 乃至 " 职业性冷漠 " 也有深刻的成因——医患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医疗体制的种种痼疾,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完善 " 以他律促自律 " 的监管制度,加强医学人文与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也与医疗体制的改革同等重要。
来源:南方周末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