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2-04
春之复苏、共赴征程!南京6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过800亿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春之复苏,共赴征程。2 月 4 日,迎来立春节气,2023 年南京市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活动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签约是 2023 年南京市经济工作的第一场重点活动,是全市上下过去一年疫中寻机、积极招商的成果体现。当天,中电建华东区域总部、一鲨科技总部项目等 61 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 800 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讲话,签约活动由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主持。

招商实干亮信号,诚邀更多的企业家朋友更大力度布局南京、投资南京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市委市政府在新春伊始召开 " 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 ",又选择在立春这一天举办重大签约活动,目的就是借由春之复苏,焕发全市招商引资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一批优质的重大项目通过举办签约活动的方式集中展示、亮相,也释放了 " 招商引资是一号工程、项目建设是头版头条 " 的强烈信号,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项目,全球视野抓招商,奋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提振海内外客商来宁投资信心。

陈之常在讲话中表示,过去一年,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南京项目招引建设如火如荼," 我们相信在各方齐心努力下,今天签约的重大项目也必将迎春破土、结出硕果。"

陈之常说,南京是一座令人一见倾心的创业福地,让人心之向往的宜居家园,诚邀更多的企业家朋友更大力度布局南京、投资南京,与我们双向奔赴、结伴同行,在深度合作中彼此成就、共赢未来。

项目签约注动能,规模体量大、产业方向准

本次签约项目经过多轮审核筛选,不论是投资总额还是项目内容都有较好的示范引领性。

一是项目规模体量大,突出了投资强度。61 个项目中,所有内资项目投资总额 681.498 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 12.62 亿元,10 亿 -30 亿元的项目有 31 个,50 亿元上下的项目有 4 个。7 个外资项目总投资额 18.14 亿美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 2.59 亿美元。

二是项目产业方向准,突出了科技创新。签约项目与南京市 "2+2+2+X" 创新型产业发展体系高度契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额分别占比为 62.7% 和 35.6%,其中涉及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项目 10 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项目 7 个,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潜力产业项目 22 个,未来网络与通信、基因技术等一批产业新赛道项目 10 余个,为南京市未来产业的六大行动计划提供发展样本。

三是项目聚焦总部经济,突出了招大引强。此次总部类项目达 8 个,中储粮江苏总部、旺旺集团中国区投资总部等一批央企、外企、头部民企,依托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能级,在宁布局总部,拓展业务渠道和领域。

此次签约项目将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为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复苏动能。

优质资源强带动,2 月份还将举办一场重点招商活动

本次签约项目中,既有技术在行业内领先的外资项目,例如中国冷智谷长三角智慧供应链总部项目的食品冷藏保鲜技术 DENBA 处于全球顶尖水平,一鲨科技总部项目的核心产品水上智能装备,被誉为水上特斯拉,德国 FEV 集团将利用世界领先的 DCU(域控制器)技术,布局面向全球的工程软硬件一体化车规级芯片产线。

也有大块头带动强的央企项目,以中电建集团为例,与南京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此协议基础上,中电建分别与南京市玄武区签订中国水利水电江苏工程公司项目协议,与江宁区签订中电建江苏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协议,与六合区签订中电建智慧新能源、绿色新材料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协议,预计未来投资超百亿元,全面提升南京市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水平。

还有赋能强、方式活的基金项目,例如金鹰未来产业基金项目、国电投新能源业务板块为科技增势赋能,助力江苏绿色经济、" 双碳 " 转型升级。

同时,本次活动还邀请德国凯泽斯劳滕市地区经济促进局负责人作线上发言,这是 2022 年底三年疫情期间南京市首个招商代表团外出招商的成果延续,该机构未来将与南京市共建科技孵化镜像中心,互相导入优质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寻求共赢。

据了解,2 月份,南京市将在境内外举办两场重点招商活动。其中一场就是 "2023 年南京市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活动 ",2 月 8 日将赴香港举办 " 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业扩大开放(港澳)推介会 "。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