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庸的武侠,大多数人映入脑海的一定是刀光剑影,绝世武功。诚然,登峰造极的武学成就和恩怨情仇的确是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这种独特的魅力也征服了千万读者的心,然而我们透过金庸武侠小说的叙述层面,从历史背景、跌宕起伏的情节及充满道义与柔情的人物中去品读其中所折射出的中国酒文化。
豪饮低酌 · 侠之大者
小说能多角度地塑造人物,凭借艺术手段,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对话等描写,既能凸显人物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的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关系,金庸作品中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离不开酒的功劳,乔峰、洪七公、令狐冲、胡一刀等中的任意一人,无不是以酒为伴的侠之大者。《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甚至在聚贤庄目睹过往故人反目也要喝一杯气冲霄汉的断交酒,这种对酒的情义已然化作对故人的不舍与恩仇。对于这些大侠来说,酒心即人心,酒中才见真性情。
《笑傲江湖》中有这么一段有趣的情节,令狐冲在街上遇到一个喝酒的叫花子,见他手上拿着一壶酒,酒香极佳,便也想尝一尝,可谁知叫花子死活不给喝,令狐冲灵机一动,想出妙招,原著中这样写道:" 那叫化子这才答允了,接过银子,说道:‘只许一口,多喝可不成!’大师哥道:‘说好一口,自然是一口!’他把葫芦凑到嘴上,张口便喝。" 哪知他这一口好长,只听得骨嘟骨嘟直响,一口气可就把大半葫芦酒都喝干了。原来大师哥使出师父所授的气功来,竟不换气,犹似乌龙取水,把大半葫芦酒喝得滴酒不剩。" 令狐冲爱酒如命,向来是酒到杯干,虽耍诈骗酒,但结果还是请叫花子在酒楼中畅饮一番,在他的哲学里酒缘即人缘,没有阶级之分。所以令狐冲为一位酒侠,而非酒徒。他喝的是当下的酒,激发本质中的侠气,一个普通的华山弟子如此率性而为,将酒的境界与侠义贯通交融,使角色变得更加鲜活有特色。
三杯两盏 · 烘云托月
我们在讨论酒与武侠文学的关系时,不光要看到作家个性的一方面,也要看到酒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如何起到情节渲染的作用,在《天龙八部》里,段誉与乔峰在松鹤楼斗酒的画面,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二人初识,相聊甚欢,豪饮数十碗酒,引得众人围观。原著中是这么描述当时的情景:过不多时,取过两只大碗,一大坛酒,放在桌上。那大汉道:" 满满的斟上两碗。" 酒保依言斟了。这满满的两大碗酒一斟,段誉登感酒气刺鼻,有些不大好受。他在大理之时,只不过偶尔喝上几杯,哪里见过这般大碗的饮酒,不由得皱起眉头。那大汉笑道:‘咱两个先来对饮十碗,如何?’ " 段誉本无酒量,只有身怀六脉神剑的绝技,金庸这神功的出现将美酒从指尖原数送出,而达千杯不醉。纵使与乔峰对饮,也能立于不败之地。段誉虽耍滑取巧,但坦诚相告,乔峰知道实情后,反而对这位少年公子钦佩不已,遂结为八拜之交,生死相知,为后来二人和虚竹的兄弟情谊做了铺垫。由此酒在小说中不仅是人物的增色剂,还起到了拓展情节的关键功能。
美酒佳酿 · 山川湖海
提起武侠小说,有潇洒飘逸的古龙和荒诞玄奇的梁羽生,金庸的小说则更像是编年史。金戈铁马跃然于纸上,壮丽山河描绘于笔尖,细数中华大地上的美酒佳酿也是有迹可循。不管是冰天雪地里西北的烧刀子还是誉满北方的汾水佳酿,一面是策骑白马西风烈,一面是恩仇无尽鸳鸯刀。同时也有大漠荒原的马奶酒、江南水乡里封坛的女儿红,一面是满弓射雕落日圆,一面是书剑酒中自分晓。从天山脚下到江浙的竹林小馆,从大都皇宫的雕栏玉砌到锡林郭勒草原的山川湖海,中华美酒以自己独特的品性和风貌漫溯于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浸润着不同民族的的神经和味蕾。不管配的是粗瓷大碗还是琥珀玉杯,金庸作品中这些独特的地域佳酿佐以侠义之风将一幅幅宏大唯美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自酒诞生之日起,酒就与文学发生了关系,这采五谷之精华、凝智慧之结晶的美酒佳酿,它孕育了英雄和传世佳篇,构筑了美情美意的美好意境,从而走进了中国文化中的戏剧、小说、诗歌。这也正是金庸作品中的美酒所体现出的审美意趣。
来源:酱香仁怀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