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春意渐生
走在南京街头
炊烟沿着古老的旧砖墙爬上来
最抚凡人心
推车的、担担的、远足的
其实,脚下的这片土地
埋藏着一段惊天荡地的 " 满江红 "
人道 " 武穆曾住 "!
作为春节档最大的爆款之一
电影《满江红》话题度拉满
今天,文脉君将带着大家一起
寻找岳飞的南京足迹
昔日戎马沙场
今天露营圣地
南京江宁区有一条清水亭西路,有一条清水亭东路,以双龙大道为界。
马路宽阔,两侧高楼林立,散发着都市的气息。
△清水亭西路
清水亭西路和苏源大道的交界处,便是九龙湖公园。
近些年,露营热带火了这片地方。
野餐爱好者,总会搭上帐篷,带着餐盒来这里打卡,面朝湖水,春暖花开。
天空中,有风筝高飞,孩子奔跑着、欢笑着。
养宠物的人,也喜欢带上猫猫狗狗来这里闲逛。
△九龙湖公园
在这里游玩的人,也许不曾想到," 清水亭 " 这个地名,历史久远。
南宋时期,就有清水亭这个地名,那是一个递铺、递运所,就像今天的邮局。
对了解岳飞的人来说,清水亭这个地名,如雷贯耳,因为清水亭之战。
1129 年 10 月,金兵统帅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由马家渡渡江攻打建康(今南京)。
建康留守杜充贪生怕死,弃城逃跑投敌,失去主帅的宋军溃不成军。
《江苏文库 · 文献编》也记载了岳飞的神勇," 飞未冠,弯弓三百斤,弩八石。"
在这危急关头,当时还是下级军官的岳飞,指挥本部两千人马立住阵脚,与金兵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天黑才突出重围,后退到广德继续抗金。
第二年 4 月,岳飞率兵自宜兴西进抵江宁,在清水亭大败金兵。有资料记载,清水亭一仗,金军遭到岳飞阻截,横尸 15 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清水亭古战场早已不知所踪,但清水亭这个地名还能寄托我们的怀古之思。
△清水亭一战距今已近 900 年,通过 AI 制图,还原出当年的战争场景
昔日夜袭敌营
今天炊烟袅袅
" 春牛首 ",这个时节的牛首山,风光正好。
不知有多少人驱车而来,撞金钟、吃福面、看表演 …… 祈福、游赏,期待着新一年的好运气。
△牛首山
曾几何时,牛首山是岳飞在南京一处重要的抗金战场。
有资料记载,清水亭大捷后,岳飞率兵来到建康城南面的牛首山。岳飞联络两支义军抢占牛首山,就地取石,修筑石垒,在金兵进入建康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准备在这阻击撤退的金兀术大军。
牛首山上至今残存着岳飞抗金构筑的军事防御工事——石垒。
当金兵抵牛首山下宿营时,岳飞派一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找了几件金人的衣服,黑夜中混人金军营盘,进行偷袭。混乱之中金兵自相攻击,逃出兵营的金兵又被岳飞事先布置在周围的三百骑兵袭杀。
这期间岳家军跟金军小规模的战斗有几十次,最后都以岳家军胜利而告终。据史料记载,岳飞以不及金兀术十分之一的兵力完成打了胜仗,大约消灭了三千金兵。走投无路的金兀术在部下的劝阻下只好又带着部队回到黄天荡。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牛首山战场的战斗规模并不大,岳飞打的大多是游击战,具体战绩并无记载。
牛首山西侧的山脚下,还有一个叫大世凹(又叫世凹村)的地方。
白墙黛瓦,亲山近水,这里享有 " 世凹桃源 " 的美誉。
" 大世凹 " 之名也与岳飞有关。彼时岳飞在此驻军,所以将这里叫做 " 大师凹 ",经年累月,同音讹变,就成了 " 大世凹 "。
如今这里开满了农家菜馆。炊烟袅袅中,充满了人间烟火的味道。不过从 " 宋军寨 " 这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大世凹的历史痕迹。
△大世凹一景
昔日卧龙崖救驾
今天的都市秘境
将军山是个好地方。
比起紫金山之熙攘,无想山之禅意,老山之野趣,栖霞山之风雅,将军山自有一番魅力。
曾经,生活在这附近居住生活的程序员们,独爱这座山。
△将军山
若是爬上山顶,俯瞰整个软件谷,穿着格子衫的他们离开了荧光屏和键盘,最能感受当下的静谧与沧桑。
或者到水边,坐上竹筏,支起烧烤架,驾着木炭升起的白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悠游且随意。
不过后来,将军山景区关闭,这一闭园就是很多年。当年的网红打卡地,如今也变成了都市秘境,人迹罕至。
将军山与牛首山是连绵的山脉,所以抗金故垒在将军山也有。景区内的将军塔和岳王祠也是为纪念岳飞而建。
不只是岳飞的传说,岳飞的后代也遍及江苏大地,《江苏文库 · 书目编》中的《江苏艺文志》就记载了岳珂、岳俭等岳飞后裔的故事。
将军山的卧龙崖还留下岳飞救驾的传说。
相传,南宋建炎四年(1130 年),宋高宗避难在将军山,曾坐卧在山崖前的一块巨石上叹人生遭遇,思念在北方金国当俘虏的父兄二人。
没想到驻扎在山下的金军巡逻兵发现宋高宗,立即将其包围起来,幸亏岳飞及时赶到救驾解围。
宋高宗为表彰岳飞救驾有功并纪念这一事件,改建了当年的 " 玉虚宫 ",御题 " 会龙寺 "。
当地人根据这一历史传说,称宋高宗坐卧的此处山崖为 " 卧龙崖 "。
清乾隆皇帝在江南时,还特地来 " 卧龙崖 " 考察岳飞抗金古战场,命人在卧龙崖前树碑立传。
时间呼啸而过
昔日的沙场而今旧迹难寻
但传奇的故事穿越时光流传至今
老地名换了面貌依然在你我身旁
人们在岁月静好里感受着人间烟火
历史太远,生活很近
致敬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子扬 王凡 邱骅悦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苏蕊 牛华新
部分图片素材由文心一格根据关键词 AI 创作而成
来源:江苏文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