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贵州省好高职分类招生网络直播咨询会 " 首播来啦 ! 为了丰富省内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宣传需求,由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贵阳网联合贵州普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 "2023 年贵州省分类招生线上巡展 " 直播栏目,于 2 月 8 日起正式开播!通过线上宣讲及答疑互动,让考生和家长对报考院校及政策有更清晰的了解;目前各高校火热报名中!
首场直播我们迎来的是贵州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学校,于 2006 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建。学校是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省文明校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学校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连续荣获优秀等次。办学 60 多年来,共培养学生 7 万余人 , 形成了 " 红色基因传承、仁心仁术育人、中西医并重、医康养结合 " 的办学特色。
一、校区概况
学校坐落于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学城,总投资 23 亿元,占地面积 1290 亩,建筑面积 59.79 万平方米 , 属遵义市人民政府 " 交钥匙 " 工程。学校建筑突出红色文化元素,兼具黔北民居风格,系部楼宇文化各具专业特色,医学人文氛围浓厚。
二、专业建设
学校设有 6 个教学系 2 个教学部(院),23 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为国控专业。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国家财政部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药学专业是中央财政以奖代补重点建设专业,中医专业获批贵州省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临床系获批省级校企共建基地。获教育部 "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立项 8 个。获省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20 项(含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 9 项(含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有省级骨干专业 5 个,有省级教改项目 39 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门、省级开放实训基地 2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2 个、省级专业群 3 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1 个和标准化教研室 50 个。
三、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4 万余人。普通高考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专升本录取人数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 95% 以上。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 95% 以上,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过关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个百分点。2018 年以来,教师获全国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获贵州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7 项;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教师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获省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 人、三等奖 3 人。学生获全国 "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1 项,全省第七届 "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 金 2 银 1 铜,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4 项。
四、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907 人,生师比为 15.84:1。博士研究生 20 人,硕士研究生 405 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46.86%;正高职称 96 人,副高职称 415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56.34%。兼任教师 152 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16.76%。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 1 人;有省管专家 2 人,市管专家 2 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 个 , 省级职教名师 3 名,省级大师工作室 2 个,黔匠工坊 1 个。贵州省 " 十、百、千 " 层次创新人才 11 人,全国中医药创新人才骨干 1 人;省、市级名老中医 14 人,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11 名。获评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单位。聘请了全国政协常委、国际核能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师分会会长巩西启教授,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主任委员尹岭教授等专家为学校荣誉教授,指导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校是贵州省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链中 " 健康医药 " 牵头院校和 " 健康医养 " 参建院校。已建成科技服务中心、众创空间、益养苑等创新创业平台。有省级中医健康服务开放实训基地、省级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校企共建项目)、省级资质法医司法鉴定所、省级实验用兔养殖基地、贵州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等科教研与社会服务基地 9 个。获 " 贵州省中医师承教育大师工作室 "" 贵州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遵义市中医药产业研究院 " 等省市级平台授牌 8 个。重点围绕中医康养、新型妆食药食研发、慢病照护、肿瘤防治等领域,开展医教研产一体化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
" 十三五 " 以来,学校主持科研项目 20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项目 70 余项,产出 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11 篇、专利和标准 132 项,科技成果转化间接经济效益约 16 亿余元。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国际合作二等奖 1 项、贵州省医学会科技进步奖 1 项、贵州省护理学会科技奖 1 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4 项。
六、校园文化
依托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弘扬 "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 " 的红医精神,打造 " 铸红医魂、育医者心 " 的红医文化,构建 "134 三全育人 " 工作格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医卫人才,育人成效明显。教师获全国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全省高校军事课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近三年,先后有 2000 余名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志愿者服务,6000 余名师生战斗在抗疫一线,85 人赴鄂驰援。学校师生同心抗疫事迹被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学校有校史馆、中药标本馆、生命科技馆、中医文化馆。精心打造了 " 思泉讲习堂 "" 龙思泉志愿服务队 "" 国防教育思泉班 "3 个文化育人品牌。学校是遵义市遗体器官捐献接收站。学校被授予 " 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 遵义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有国家级志愿服务团队 2 个、省级志愿服务团队 11 个、校级重点志愿服务团队 2 个。
七、对外交流
学校与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联合开展本科教育。与国(境)外医药类院校及企业交流合作紧密,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办学力度和水平,与日本、老挝、泰国相关院校及企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等国进行研修、访学。2020 年,学校获批国际学生招生资格,建有设施完善的国际教育学院。自 2016 年起,承接上海中医药大学对我校的帮扶,在师资、科研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