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02-11
这个古镇的八条古街,每一条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动人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黄姚古镇较出名的景观之一就是黄姚石板街,这条条老街、小巷带我们走进这千年文化沉淀的古镇。今天就与大家分享黄姚古镇的老街、小巷。在古镇方圆 3.6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今保留了 8 条主街道、15 条支巷、传统建筑及与生活相关的建筑物面积达 79000 多平方米。这 8 条青石板铺就的主街分别为:中兴街、龙畔街、新兴街、鲤鱼街、安乐街、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各主街累计长度达 2500 米。主要的小巷有:新兴街南、北巷、火巷、自贡巷、宝珠巷、羊巷、牛巷、大贵巷、南塘巷、水井东、西巷、劳家巷、平秀巷等,使古镇形成九宫八卦布局。

在 8 条主街中,以龙畔街、中兴街和鲤鱼街建设时间最早,在清顺治年间就已铺就,到康熙、乾隆以后,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街道越铺越长,逐步形成今天所见的道路格局,历经 300 多年,年深日久,街中心的石板已踩成槽状,但不失古韵,仍然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

黄姚古镇的街、巷结构是典型的岭南篦式形态,即在每一片区域都有一条主街,就像篦子中间的主心骨。两旁是巷子,就像篦齿,民居建筑排列在街巷两侧。为了方便人们的通行,主要街巷两侧的民宅还被一些支巷分割成若干个生活小区域。古镇街、巷的最大特色是:街与巷全部都是 " 丫 " 形或 " 丁 " 字形交叉,它所形成的路口也都是三岔路口,整个古镇内没有一个十字形路口。

古镇石板街另一个特色是:路面没有排水口。古镇内的街巷路面、台阶均以石板错缝铺砌,石板之间不用任何粘合物,全靠准确的尺寸,牢牢地拼接在一起。石板路的两侧设有暗沟,与民宅内的天井相通,将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古镇的石板路面并不设置排水口,一是依靠石板间预留的逢隙将部分路面雨水导入暗沟。二是把路面设置成一定的斜面,将雨水往地势相对较低的一端导排。由于规划合理,古镇内的街巷从无积水。

古镇主街的第三大特色是:每条街的名称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动人的故事。

迎秀街,取自迎接秀才归来之意,在我国古代,考取功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仅光宗耀祖,也能为当地带来福音。相传迎秀街建成典礼时,恰好有人考中秀才从县城回来,从此,人们就以 " 迎秀 " 作为街名。迎秀街也是黄姚古镇的中心街,也是古镇内最宽阔的石板街。

鲤鱼街,因街内有一像鲤鱼的奇石而得名。据传当年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长约二尺形似鲤鱼,高于街面约 3 寸许的天然岩石,于是工匠们独具匠心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摇头摆尾,形态生动的鲤鱼,称之为 " 盘道石鱼 "。这条街也被称为 " 鲤鱼街 "。" 盘道石鱼 " 已为黄姚古镇八景之一。

金德街,位于古镇的中部。这条街的得名源于传说,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这条街上有户人家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得一罐黄金;其二是在这条街上有一户刚建成新屋,其子就金榜题名,考中武举人,此人名为 " 金德 ";三是,在明清鼎盛时期,黄姚商贾云集,铺面林立,商人诚信待人,以德取财,因此得名 " 金德街 "," 金德 " 精神也成为黄姚精神的写照。目前这条街是古镇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条明清建筑古街,很多影视剧均曾在此拍摄取景。

龙畔街,得名于古镇百姓对龙的传统信仰。人们认为附近高高的真武山是龙穴,山下的河道就是神龙出入的通道。而这条修建于姚江之畔的道路就称作龙畔街。据统计,古镇上带龙字的景物多达 13 处,能保存至今的古迹有 8 处之多。

天然街东西向,东起太平门,西至接龙门楼。天然街西头的接龙楼外有一座天生桥,当地人称之为天然桥,故而人们也以 " 天然 " 二字作为这条街的街名。

安乐街的得名源于街上有一座安乐寺,有安居乐业之意。安乐街的繁华始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 年),得益于街名,安乐街成为黄姚古镇重要的商贸地段。是古镇最主要的商贸街区之一,街道两旁铺面林立,热闹非凡。

中兴街和新兴街是二条首尾相连的主街,这二条街的兴起都源于清嘉庆元年(1796 年),那年黄姚洪灾,民居商铺倒塌不少,受灾严重,原居民大部外迁,洪灾以后重新这里建起了二条新街道,取名 " 中兴街 "" 新兴街 ",也是古镇内最年轻的街道,其含义不言自明。

来源 踏遍中国

编辑 于博洋

值班主编 刘钢

相关标签

中兴 古镇 岭南 乾隆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