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业,还是工业!
2 月 8 日,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听取 2023 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
工业成了贯穿报告的绝对主线,2022 年贵阳工业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贵阳工业全面成势、全面出彩。
面对疫情防控等多重影响和冲击,贵阳经济能够承压前行、稳中提质,关键在工业、引擎在工业、动能在工业。
过去几年,以大数据产业为突破口,贵阳开始爆发,从 " 中国数谷 ",再到当下的 " 制造强市 ",完成蜕变、进化的贵阳,起飞了!
这背后," 贵阳制造 " 做对了什么?报告多次强调的 " 抓风口 ",对于贵阳工业又意味着什么?
以下为老杨解读全文:
工业,工业,还是工业!
2 月 8 日,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听取 2023 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
工业成了贯穿报告的绝对主线,报告盘点了 2022 年贵阳工业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老杨认为可以用 " 五个有 " 来总结:
有总量:" 贵阳贵安经济总量超过 5000 亿元、迈上新台阶 ";
有重点:"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近十年来首次扩大到 2 个百分点以上 ";
有标签:"‘风口’产业加速领跑,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增速达 166.5%";
有速度:"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2.5%"、" 工业投资增速达 50.04%";
有质量:" 七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64.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19.6%"。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2022 年,贵阳工业全面成势、全面出彩。面对疫情防控等多重影响和冲击,贵阳经济能够承压前行、稳中提质,关键在工业、引擎在工业、动能在工业。
报告也用了这样一句话总结:"工业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
过去几年,以大数据产业为突破口,贵阳开始爆发,从 " 中国数谷 ",再到当下的 " 制造强市 ",完成蜕变、进化的贵阳,起飞了!
这背后," 贵阳制造 " 做对了什么?报告多次强调的 " 抓风口 ",对于贵阳工业又意味着什么?
" 强省会 " 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
" 奇迹 "!
贵阳起势,首先是大数据产业起势。
过去数年,老杨多次应邀前往贵阳考察,主题主要围绕 " 大数据产业 "。
2014 年至今,贵州播下大数据的种子,踏上有机结合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好产业,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新路。
连续数年考察下来,老杨认为,以贵阳为中心和龙头的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几乎能以 " 奇迹 " 来形容。这种 " 无中生有 "、弯道超车的发展模式,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来说,堪称最佳学习样本和案例。
而 " 贵阳制造 " 的 " 奇迹 ",也正是在大数据产业爆发式增长中,不断酝酿、成型、起势。
在 " 中国数谷 " 不断叫响的同时,贵阳对工业的 " 渴望 ",也越来越强。
大数据与工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就难有用武之地。
如果说,贵阳率先找准了大数据产业这一大高质量发展支撑,那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充实,工业的 " 短板 ",就显得越发明显。
" 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工业经济规模偏小,工业市场主体偏少,工业园区单位产出较低,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 ",贵阳找准 " 痛点 ",也就找准了 " 发力点 "。
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谱写 " 强省会 " 新篇章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工业强则省会强,工业兴则省会兴。" 强省会 " 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强工业聚焦强制造业。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工业大突破夯实 " 强省会 " 的产业基础。
至此,坚定不移强工业,全力以赴做强做大做优工业经济,成为了贵阳打造 " 强省会 " 的核心引擎。
贵阳贵安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 " 强省会 " 的第一任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各级党政 " 一把手 " 的第一工程,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抓风口、抓集聚
" 贵阳制造 ",做对了什么?
用贯穿报告的一个词:抓 " 风口 ",来总结最合适。
这个 " 风口 ",首先是发展大势的 " 风口 "。
这方面,贵阳贵安抓住了三大 " 风口 "。
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推进区域经济布局重塑、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有利于贵阳贵安主动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数字经济。
" 一带一路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形成新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内陆城市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催生新的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贵阳贵安进一步提升城市价值,发展位势将更加凸显。
贵州省委、省政府定调的 " 强省会 " 战略,更是有利于贵阳贵安加快做大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
这个 " 风口 ",也是产业的 " 风口 "。
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迎来快速提升的 " 风口 ",贵阳以明显的资源优势站上了 " 风口 "。
这方面,贵阳贵安抢抓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 " 风口 " 机遇,围绕贵州构建 " 一核两区 " 产业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重点领域和 " 短板 " 环节,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磷化工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19.6%。‘风口’产业加速领跑,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增速达 166.5%。"
主动出击抓 " 风口 ",贵阳抓得稳、准、实。
除了抓 " 风口 "," 贵阳制造 " 另一个关键是:抓集聚。
2023 年贵州省两会上,贵州省委对贵阳贵安提出了" 三个聚焦 " 的要求:
发展产业关键是要 " 聚焦 ",聚焦主攻方向、聚焦投资开发、聚焦产业功能。
在推动 " 贵阳制造 "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贵阳贵安也通过 " 抓集聚 " 的思路,践行着 " 三个聚焦 " 的要求。
比如,在主攻方向上聚焦,把贵安新区作为强产业的重中之重;比如,在投资开发上聚焦,提升开发强度,提高单位产出效益;再比如,在产业功能上聚焦,按照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推动项目落地。
除了导向上的集聚、聚焦之外," 产业链思维 " 成为 " 贵阳制造 " 的另一个关键打法。
这方面,同样在贵阳的 " 风口 " 产业发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上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环节,宁德时代、贵州磷化集团、比亚迪、贵州轮胎等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中游整车制造环节,普天物流、奇瑞万达、长江汽车发展迅猛。
下游服务环节,玖行能源、协鑫能源科技、贵安新区新能电桩科技等企业干劲十足。
……
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为代表,贵阳贵安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配套,持续推进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集中精力做大做强 "1+7" 产业,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提高工业集群发展水平。
" 两图两库两池 "
" 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 "
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 " 贵阳制造 " 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招商方法论。
而这其中,找好项目、拼好招商、抓好落地的,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动态更新、坚持用好 " 两图两库两池 "。
什么是 " 两图两库两池 "?
所谓 " 两图 " 指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 两库 " 即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 两池 " 是资金池和人才池。
通过 " 两图两库两池 ",贵阳做好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数字通道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高效协同的基础上,绘制重点产业链在全球、全国所有环节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全景图和贵阳有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图;
第二件:谋划要素有保障、政策有支持、产品有市场、投资有回报、政府有税收的产业招商项目,形成项目库,通过分析锁定覆盖重点产业上中下游及配套环节的目标企业,形成目标企业库;
第三件:梳理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产业基金、绿色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本,建立资金池;联合科研、行业、金融等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建立人才池,高质量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 " 招什么、怎么招、放哪里 " 的问题。
通过用好 " 两图两库两池 ",贵阳提升了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匹配效率,精准分析产业链现状、摸清产业链企业发展情况、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精准编制每条产业链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和任务,并最终成为了产业招商的实战利器。
这样的 " 利器 ",也最终反映在了报告中的发展成果中:
" 预计新增产业到位资金 1631 亿元、工业到位资金占比达 56%";
" 中电光谷、中车株洲、稀美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奇瑞长江获批纯电动货车生产资质。开磷、比亚迪、中航发等企业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正威、中伟、航盛等企业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
......
通过抓好工业项目,在工业招商上攻坚突破,在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贵阳跑出发展 " 加速度 "。
"以产立园、以园兴工
" 以企促产、以产立园、以园兴工 "
" 贵阳制造 " 起势、成势的另一个关键是:做优工业园区,以园区载体的提质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速提质。
如何做优工业园区,贵阳的思路是:推动园区发展由 " 粗放型 " 向 " 集约化 "、" 精细化 " 转变。
这种转变,首先是主特产业必须明确,而且关键是突出:产业发展贵精而不贵多的理念。
贵安新区 " 两主两特 ",高新区等 5 个国家级平台 " 两主一特 ",乌当、白云等 8 个省级经开区和特色园区 " 一主一特 "。
报告中给出了这方面的进展:"1+5+8" 园区主特产业全部确定。
以此为抓手,贵阳贵安各产业园也就明确产业发展布局、确定产业主攻方向,产业生态圈也在加快构建。
这种转变,其次还是 " 园区事园区办 "。
报告用 " 园区社会事务全部剥离 ",总结了贵阳这方面的进展。
这方面,贵阳以深入推进 " 园区事园区办 " 为理念,推动全链条向园区放权赋能,让园区审批自主权更大、企业服务更优、营商环境更好,不断提升园区生产力、竞争力、发展力。
" 园区事园区办 ",该 " 怎么办 "?
贵阳通过全力推进一表办、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帮代办,提供企业开办、建设、竣工、投产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让市场主体享受到全覆盖、全方位的优质高效 " 贵人服务 "。
这种转变,还在于明确高标准的 " 效益 " 标准。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贵阳做优工业园区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拔高工业园区的效益标准。
这方面,贵阳贵安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制定了 "1123" 效益目标:
亩均工业用地总产值达到 1000 万元、总投资要达到 1000 万元、总税收达到 20 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 300 万元以上,简称为 "1123"。通过制定量和质的目标,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作者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