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3-02-13
特色集体经济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市广袤的黑土地上,乡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资源禀赋、特色各异的乡村,在党组织引领下,积极开展村社联手、项目合作,潜能和活力持续释放,从一产出圈,到 " 接二连三 ",不同地域的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多姿多彩,夯实了强村富民新格局,开辟了增收致富新路径,美丽了乡村,富足了百姓!

" 我现在已经习惯每年春种玉米、初夏种花、全年养牛了,这些活都是村里统一组织,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或者公司,跟着村里的安排干,来钱道儿多。" 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村民陈淑华已经有 5 年种植花卉的经验,曾经的花卉 " 小白 " 如今已是村里的种花 " 土专家 "。

温室里,蔬菜瓜果长势正好;车间内,各类农产品陆续下线;标准化养殖圈舍中,肉牛膘肥体壮 …… 和永生村一样,我市许多乡村大力发展特色集体经济,在产业项目上下足功夫,逐渐发展成了产业富足、村民幸福的 " 桃源村 "。

金融助力 " 一村一业 " 规模壮大

当清晨的阳光照在农安县农安镇广兴店村,阵阵低沉的牛叫声开启了村民们忙碌的一天。广兴店村抓住产业兴旺的 " 牛鼻子 ",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业,目前肉牛已发展到四千余头,如今全村六成以上的农户都养殖肉牛,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村。

长期以来,由于信用评价难、合格抵(质)押物少、成本收益不匹配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农户及农村经营主体。重重难关下,广兴店村肉牛养殖业怎么发展得如此之快?

" 这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实惠的金融产品助力。" 村党总支书记薛春雷说。薛春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有着二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他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养殖业,成立了春雷农牧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体采购、集中销售。村里肉牛养殖有了规模,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经纪人和金融机构的关注。

" 我一次性订购了 20 头小牛,现在养殖规模奔着百头去了!"2022 年,广兴店村养殖户叶田福通过活体抵押,拿到了 20 万元贷款,肉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2 年,农安县肉牛办以 " 强牧贷 " 等多种金融产品为切入点,由专人负责对金融保险工作进行定期联络和调度,仅前 7 个月,就发放贷款 7.1 亿元,全县 23280 头肉牛上了保险。

不同的措施,同样的政策。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我市有效对接农村金融需求,围绕粮食、蔬菜、肉牛等产业链条,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金融服务,助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产业复制 夯实乡村集体 " 家底 "

不断壮大的棚膜产业,是我市农业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注入集体发展模式后,更打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让农民四季创收。

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是一个靠村集体发展棚膜产业的村子。村民将蔬菜种出了名堂,曾经默默无闻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村棚膜蔬菜种植面积 470 公顷,有 7 个蔬菜标准种植园,共有大棚 1061 栋、日光温室 32 栋,户均 1.5 栋,2021 年产业收入达 1.46 亿元,人均纯收入 3.6 万元。

但在 2007 年以前,北沟村的蔬菜大棚屈指可数。2009 年,北沟村建起了第一个蔬菜种植园区,共 46 栋大棚;2010 年,新建两个园区、130 栋大棚 …… 通过不断 " 复制粘贴 " 棚膜经济模式,北沟村一年迈出一大步,实现了产业梯次推进、协调发展。

" 债务早还清了,家里摩托车、四轮车都有,一年还能净挣 20 多万元。" 提起现在的日子,村民闫桂福憨厚的声音里流露出自信和骄傲——自家的房子变了样,庭院变了样,连人的精气神也变了样。

如今,前来北沟村订购蔬菜的客商不断,一车车北沟蔬菜被冠以品牌之名,销往全国各地。

产业升级 " 二次创业 " 火热

加工厂内,一件件速冻玉米陆续下线;热炕头上,村民们熟练地做着草编手工艺品 …… 农闲时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茂林村里,村民们鼓足干劲,在各自的岗位上增收致富。

茂林村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草编等特色产业,提高村集体收入。茂林村还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起玉米食品加工厂和种植基地。

" 仅速冻玉米一项,年产量就能达到 160 万穗,实现产值 350 万元。" 茂林村党总支书记张凤明自豪地说,农产品加工业直接带动 50 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年收入达到 40 万元,全部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乡村振兴。

去年,茂林村成立了关东情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培养当地手工草编人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手工草编,村民们制作的草编手工艺品由企业统一收购。截至目前,茂林村已举办草编培训班两期,回收草编手工艺品近 1 万公斤,创造收益 10 余万元。各项产业同步发展,使得茂林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产业联动 " 旅游饭 " 吃得香

走进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一排排整齐的乡村小院映入眼帘,柏油路平坦宽阔。

过去的小石村曾是 12 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小石村依托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全面打造 " 乡村休闲+民俗+旅游观光 " 的美丽村庄,形成 " 村集体合作社+运营商+X" 的多元合作模式,把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形成稳健、可复制、集群发展的致富之路。

小石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示范效应,引入企业投资 250 万元,援建村集体民宿 6 栋。鼓励引导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 15 栋,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服务业态、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努力让更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民宿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创造经济收入 15 万元以上,成为小石村乡村休闲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果蔬采摘、黄牛养殖、庭院种养、夜市经营 …… 小石村特色经济红红火火。夏季旅游高峰时日均接待游客 2000 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 45 万元,村民人均增收比两年前多出了 6000 元!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