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近日,由盐城市大丰区革新大麦研究所沈洪林、沈文贵共同研发的 " 一种花生脱粒器 "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据悉,这种花生脱粒器节能环保,携带轻便灵活,广泛适用于平原、丘陵、山区、高原花生产区,采摘花生比人工采摘效率提高 50 — 70%。
△沈洪林
69 岁的沈洪林是大丰区大桥镇人,中学毕业后曾担任过六年的镇村农业技术员,现在是大丰区万盈镇卫生院的一名退休医生。多年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农业新科技,研发创新不辍。
" 我很热爱发明,也喜欢从生活中寻找灵感。"2014 年,沈洪林在大桥镇的田间地头发现,当地农户种植的花生收获时都是人工采摘,弯腰驼背,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沈文贵
看到这一幕,一个念头随即在沈洪林脑中闪过——能否研制一种花生脱粒器,把农民从低效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于是,他便将研制工作作为科研项目的主攻目标,利用业余时间和 53 岁的老乡沈文贵一起合作,一人动手设计,一人制作样机。
此后的时间里,他们带着样机跑遍 6 个乡镇 16 个村 49 个花生种植户,实地了解样机的脱粒效果,听听农户的反馈。
" 比如一开始设计有缺陷,许多细节没有考虑到。农户种植的花生品种不一样,有的壳厚,有的壳薄;有的花生大,有的花生小,实际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沈洪林告诉记者,农户实际操作的反馈,就是他改良设计的方向。
两人先后设计图纸 403 份,修改 29 次,在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后,终于在 2022 年 9 月 29 日成功研发了 " 一种花生脱粒器 ",并于今年 1 月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通讯员 孙加永 卞婧 卞文娟 杨家明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菲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