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2 月 15 日上午 10 点多,王皝正在大棚里翻土,他准备把这块地整出来,按照网友的想法种植,给网友带来沉浸式参与感。因为一条在网上求助专家种菇的视频,这个宜昌 95 后小伙突然火了,因为专家真的上门指导了,网友称他的创业为 " 打听式 " 创业。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小菇冒头,心终于定下来了,专家后面还会继续来指导。
△ 王皝在大棚内摘菇
云求助
网友牵线联系专家,打孔透气后成功出菇
" 有没有菌子方面的专家,帮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种的大球盖菇效果都不是很好,下面菌丝都长得很好,湿度也够,但是就是不出菇。"2 月 8 日,王皝发了一条视频在网上求助,在这条视频下面有不少网友支招," 留个号码,我让农科院的专家去看一下。"" 棚太大了,温差小了,白天关门喷井水升温,晚上通风加大温差。"" 哥,你等我几天,下学期我就开始学了。" 甚至还有网友帮他求助了最近大火的 ChatGPT,分析出了 5 个可能原因。
王皝的这次尝试性求助火了,视频获赞 1.9 万,通过这条视频,他真的请教到专家了。2 月 12 日,他更新了求助进展视频," 当地农科院的专家真的来了。" 视频中,专家指出最大的问题就是捂了膜,湿度太大了,需要打孔通风。在打孔三天后,菇终于长出来了。
△ 宜昌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
采访中,王皝说很感谢网友 " 菇小二文化 ",是他评论可以帮忙联系专家," 在他的帮助下,宜昌农科院的刘老师真的上门来指导了。" 现在他们加了微信,他告诉记者,网友 " 菇小二文化 " 也是种植菌菇的,他现在在福建,之前因为一次培训认识了刘老师。
△ 宜昌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
网上求助真的请来专家指导,王皝现在还像做梦一样。" 发视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只是一种尝试。" 他介绍,按照大球盖菇的正常生长周期,50 天左右就应该出菇了,他的菌菇是去年 10 月 20 日种植的,一直只有零星的菇子冒出来,他很着急,如果再这样下去今年就要亏损了。于是他每天跑进大棚五六次,看菇子的情况,自己一开始推测是温度低的原因,做了一些调整,没有实际效果,无奈才想到在网上求助。
目前,大棚里的姑子已经正常出菇了,专家后续还会跟进指导。王皝打算有机会当面感谢一下帮助他牵线的热心网友。
新创业
" 打听式 " 创业小伙,大学开始接触大球盖菇
王皝的新身份是 " 打听式 " 创业小伙,他的求助被网友这样调侃,他还挺喜欢这个称呼,决定好好做下去。
他的老家在内蒙古,毕业于三峡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兵。去年 9 月份退伍后,重新回到宜昌,正式开启了创业之旅。
为何会想到种植大球盖菇呢?这还要从王皝大学时期说起,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读的专业是制药工程,在学校期间参与了一个课题研究大球盖菇。经过对比发现这种菇经济效益挺高,不像其他作物那么火爆,再加上在学校积累了这方面的资源和人脉,就选择了这个方向创业。
△ 大球盖菇
在宜昌,王皝投资了 5 万元,承包了 3000 多平方米的土地,整修大棚后,就开始种植大球盖菇,主要在玉米秸秆、玉米芯、树枝这些废弃的渣料上进行种植培育。
△ 大球盖菇
王皝介绍,大球盖菇按照正常收成,亩产可以达到四五千斤,他预估今年亩产只有一千斤左右了,他说:" 第一次创业就遇到这么大的问题,如果这次不及时解决可能要亏本。经过专家指导,菌菇正在冒头,现在心情放下来了很多。"
他现在每天 7 点起床,9 点打开菇棚透气,观察菇的生长和棚内的温度,保证棚内温度 20 度以下。接下来他的主要目标就是种好菌菇。
销路方面他不太担心,目前主要销路是超市和食堂,他也在和社区团购进行沟通,达成合作后供应菌菇。
抓机会
准备用好这次机遇,开启创业线上 " 副本 "
这次突然爆火,让王皝在短短几天内就收获了 3 万多粉丝,视频最高获赞 35.7 万,他现在的账号简介是:" 打听式 " 创业、" 边问边干 " 云种植,我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菜。
2 月 15 日上午接受采访时,他正在大棚内翻地,这块地就是为网友准备的。" 计划按照网友的意愿来种植,他们说种什么就种什么,怎么种就怎么种,让网友深度参与。"
开启创业线上 " 副本 ",线上线下两手抓。目前他更新了 15 个作品,作为新农人,他一开始就想到线上发展。他说:" 之前我发的视频比较随意,就是一种单纯的记录,不温不火,希望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好好更新视频。"
收完菌菇,土地需要轮作,他决定种植西瓜,但是他也没有种植西瓜的经验,正在和别人学习,继续 " 打听式 " 创业的计划。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