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的、胖的,圆的、尖的
这个考古遗址里几乎全是螺蛳壳
面积约 4.2 万平方米
螺蛳壳堆积最厚的地方足足有 6 米多
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古城村遗址现场进行分类工作(2022 年 11 月 24 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2 月 15 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
2023 年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五个项目分别来自
河北、云南、甘肃、宁夏和内蒙古
揭示了从距今上万年的
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
其中,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
为探索滇文化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遗址地处滇池东南岸
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大型湖滨贝丘遗址
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蛳壳
与灰土层交替堆叠形成
遗址内的螺蛳壳
面积之广、堆积之厚、数量之多
蔚为壮观,令人惊叹
2020 年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中发现该遗址
2021 年以来
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晋宁区相关单位
进行了主动性发掘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螺蛳壳究竟从何而来?
螺蛳壳为何能堆积这么厚?
据古城村遗址考古领队周然朝推测
这可能是古人经年累月 " 吃出来 " 的!
螺蛳肉可以补充蛋白质
同时出土的骨锥、鱼骨、铜锥等工具
也可能是古人享用螺蛳肉的 " 专属器具 "
除此之外
出土的陶器也很有特点
商代以罐、釜、钵为组合
两周时期以罐、釜、钵、盘、器座为组合
专家推测
这些陶器大概率也是餐具
" 吃货 " 特色之外
这个遗址其实大有来头
滇文化是云南青铜时代
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
古城村遗址的考古发掘
为研究滇文化起源提供了最新材料
云南古城村遗址考古领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然朝在整理云南古城村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2022 年 11 月 24 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据周然朝介绍
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
发现的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
文化特征鲜明
为构建云南地区
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体系
研究滇文化出现之前
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族群构成
以及古滇池环境变迁等重要问题
提供了关键材料
目前,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正在进行
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主动性发掘和多学科研究
探索遗址后续保护、展示及活化利用
更多神奇的 " 古代智慧 "
敬请期待!
一审丨编辑 孙悦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来源丨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