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3-02-16
贵阳美术馆“万象敦煌·溢彩贵州”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受热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在小红书、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 万象敦煌 · 溢彩贵州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频频出圈,各种美照和文字实力圈粉,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观展。自 " 万象敦煌 · 溢彩贵州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以来,得到游客市民的欢迎,从 2022 年 12 月 15 日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近 2 万人次。

" 墙壁上的博物馆 " 首次亮相贵州

敦煌石窟被誉为 " 墙壁上的博物馆 ",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为弘扬敦煌传统文化、在全国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万象敦煌 · 溢彩贵州 " 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首次走进贵州,本次展览选取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敦煌石窟及周边榆林石窟部分壁画精品 60 余幅,让大众全面地感受敦煌艺术,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览现场异域风情满满,印满团花纹样的纱布层层叠叠装饰在天花板上,大屏上播放着相关纪录片,一幅长 13 米、高 3.6 米的全景式历史地图映入眼前,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圆五百里山川地形及社会风貌一一展现。展览由 " 敦煌 · 丝绸之路上璀璨的明珠 "" 灿烂的石窟艺术文化 "" 甘肃六大石窟简介 "" 千年莫高(视频展示)" 四部分组成,不仅有精美壁画,多幅敦煌地理自然风貌的图片展示,以及复制彩塑、藏经洞出土的复制经卷和绢画,还包括了尊像、建筑、民俗生活等敦煌石窟中极具代表性的专题内容。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还可以现场学习临幕古代绘画技法,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敦煌石窟深处戈壁大漠,不可移动。制作敦煌壁画、彩塑艺术的材料脆弱,且历经千年沧桑,不同程度发生褪变、病害,无法让观众长时间、近距离参观欣赏。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敦煌艺术 " 走 " 出洞窟,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本次展览现场还搭建了 3 个洞窟,真实还原了在敦煌莫高窟中要靠手电才能看到精彩壁画的场景,让观众游客身临其境地观赏这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艺术世界。在这些精彩的敦煌壁画中,观众可以看到北魏的阳刚大气、隋唐的超逸圆浑,还有贵柔、守雌、尚静的宋元明清文化精神。

三座洞窟的形状和大小几乎是按 1:1 复刻的。其中一座,便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而另外两座——西魏第 285 窟、元代第 3 窟,目前在敦煌石窟不对游客开放,此次复制洞窟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一睹为快。西魏第 285 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距今一千多年,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绘画技法上将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原艺术风格相结合,题材上包含了中国与西方的传统神灵,绚丽多姿。元代第 3 窟面积不大,但艺术价值非常高,千手千眼观音像是壁画精品。

壁画《摩诃萨埵舍身饲虎》,故事讲的是在印度宝典国,三位王子一同到山中打猎,看见一只母虎带着七只小虎饥饿难忍,三王子萨埵见状,卧在母虎前,但老虎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于是萨埵刺伤身体,跳下山崖,让母虎喝血,母虎恢复气力后与小虎们一起分食萨埵的肉。二位哥哥沿路寻找到萨埵的尸骨,禀告父王,国王和夫人赶到山中,抱着萨埵尸骨痛哭,然后收拾遗骨修塔供养。此图的最大特点在于构图巧妙,采用了 " 异时同图 " 的形式,将所有的故事情节都置于一幅画面中,主题鲜明又富于变化,紧紧抓住萨埵饲虎这个主题,重点描绘了刺颈、跳崖、饲虎三个场面,饲虎是高潮居于画中,使人一目了然。

多种展陈方式开启感官同行

本次展览依靠摄影、数字扫描与输出、多媒体等技术高保真 3D 打印,结合敦煌研究院近 30 年积累的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高度还原色彩和内容;同时结合动漫、影视作品等现代科技手段,完整清晰再现石窟壁画、彩塑。展览把传统与科技结合,将静态与动态结合,多种展陈方式的结合,为观众提供了直观和深刻的观感,静享、近观的独特体验,给贵阳市民呈现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据项目负责人傅斌介绍,此次展览的设计是根据展品的材质、体量、色彩,通过展墙、展托、照明等方面的设计,在空间分布上,力求规整、均衡、展现流畅、做到不交叉、不逆行、不漏看。空间中尽可能减少多余的装饰性元素,使观众把视线全部集中在展品上,更好地展现出敦煌文化艺术。

同时,为更好地弘扬敦煌文化,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感体验,本次展览已面向社会招募广大青年志愿者讲解员,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和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优秀讲解员进行讲解培训,为本次前来参观的观众安排公众讲解时间,让观众跟随志愿者讲解员,与千年文明悄然相遇。

此次展览于 2022 年 12 月 15 日就开展了,但一直到春节过后,依然受到游客和贵阳市民的热捧,市民徐小姐对记者说:"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读过高尔泰的作品《寻找家园》,其中有一篇就是描写敦煌莫高窟的。对于历经时光洗礼的壁画,书中这样写道:‘被斑斓万翠的洪流带着,在千壁画林中徘徊又徘徊。’当初读这本书时,就被里面记录的故事和作者的描写所震撼,如今过去多年,对书的记忆慢慢模糊,但对敦煌的向往却一直存在,这次艺术展让我有幸在家乡再一次感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震撼。"

林小姐即将前往敦煌游玩,此次展览她当做一次科普,观展后她表示,这些展品虽然是复刻品,但都非常用心思还原,并且每一幅旁边都有简介,一幅画也不止一个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从最原始的西域风格到逐渐被中原风格影响,这些都是历史和时间留下的痕迹,虽然此前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但是面对面看这些壁画还是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游客潘小姐最喜欢唐朝的壁画,她觉得不仅内容丰富,色彩大胆,故事也很精彩,尤其是在展览中 1:1 还原的洞窟,十分难得。她说:" 我看到了十二星座壁画,我是摩羯座,壁画里的摩羯不是山羊头鱼尾,画师画成了龙头,这就很有意思。"

据悉,本次展览将在 2 月 28 日结束,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贵阳美术馆观展。

相关链接——

敦煌石窟及敦煌藏经洞的出土文物,浓缩了中古敦煌的历史。它形象地记载了在开放的背景下欧亚文明的互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反映了 4~14 世纪 1000 多年间佛教及其艺术的流传及流变,保存丰富生动的中外艺术形象及艺术的源流,传承展示了中古时期广阔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场景,敦煌石窟及敦煌藏经洞的出土文物所蕴含的信息是百科全书式的、多元的、世界性的、因而具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人们中间产生了共鸣,这也是中华民族以自己的优秀文化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之一。

作者 舒锐

来源 黔中书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敦煌 艺术 贵州 绘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