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3-02-19
港大禁用ChatGPT,不可任由AI颠覆学术伦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由 ChatGPT 掀起一场教育变革,已是大概率事件。虽然 AI 可颠覆教育模式,但不可颠覆学术伦理

ChatGPT 带来的冲击波正在显现。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禁止学生在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毕竟,ChatGPT 带来的 " 强隐蔽性剽窃 " 风险,已让众多教育界人士忧心忡忡,担心这会为学术舞弊大开方便之门。

对 AI 的 " 枪手化 " 利用就是在反教育

这并非杞人之忧:作为 " 地表最强 AI" 工具,ChatGPT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 " 深入浅出 "。" 深入 " 就是通过超级算法模型与大规模语言数据训练,解锁了强大的语言理解与生成、复杂推理、上下文学习等能力,能深入理解用户需求。" 浅出 " 是指它降低了人机交互的门槛,用户只需提出问题,它就能动态生成答案并以文本形式输出。这对应的,是 ChatGPT 的智能性与便利性。

由此而来的,就是 ChatGPT 的两面性并存:如果说,将 AI 变成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的帮手,是其 A 面。那它的 B 面就是近乎最大化地方便了 " 拿来主义 " ——以往写论文,往往需要费心费力地做实验、搞论证和文本组织,以后没准靠 " 一键生成 " 就行。

毫无疑问,这样 " 走捷径 " 是对学术伦理的侵蚀:不是说写论文不能参考 ChatGPT 给出的答案。利用 AI 工具来节省知识库检索成本,未尝不可,但让 ChatGPT 写本该由人来写的论文,显然越过了边界。可以说,对 AI 的 " 枪手化 " 利用就是在反教育:论文本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思考能力的测试,是对人脑汲取知识的倒逼。一旦学生用 AI 知识搬运来应付,也就走向了教育学习的反面。它是欺人,也是自欺。

眼下,ChatGPT 确实存在被滥用到考试评测、论文写作等领域的风险。美国一项对 1000 名 18 岁以上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89% 的受访者承认在完成作业时用过 ChatGPT。国内某高校,一大二学生输入仅 20 字的提问,凭借 ChatGPT 生成 1200 多字课程论文,成功取得 90 多分的好成绩。

鉴于 ChatGPT 对学生学习的某些负面影响,美国多所高校已直接禁止学生使用 ChatGPT,许多大学还计划减少居家测试,并增加书面论文和口语考试。在澳大利亚、印度和英国的多所大学,学生也受到 ChatGPT 使用的限制。

这次港大方面明确,学生在未经教师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使用 ChatGPT 等 AI 工具完成作业,等同于抄袭。若有此嫌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介绍有关论文或作业,还可用补充设立口试、增加课堂考试等措施来检验。

对利用 ChatGPT 舞弊要堵更要疏

对于 AI 加持的学术舞弊,要堵,也要疏。剑桥大学副校长 Bhaskar Vira 就认为 " 堵不如疏 ",学校应该对学校、教学和考试过程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在使用类似工具时保证学术诚信。

ChatGPT 再厉害,也有短板。说白了,它是个超算驱动的知识搬运工,而不是创造者。固然能就很多问题提供答案,但不具有思维能力。这就给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当更加侧重 " 过程评价 ",而不是动辄陷入论文依赖,即便论文必不可少,也应更加看重创造性,更注重思维过程呈现。

对高校而言,该改变的不只是教学成果与学习效果评估方式,更是整个的教学思路与课程体系。由 ChatGPT 掀起一场教育变革,已是大概率事件。

在此背景下,那些死记硬背填鸭子式的教学形式,必定会受到 AI 冲击。这时候,教育者更应给学生提供 AI 提供不了的独立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式思维。毕竟,ChatGPT 授予学生 " 鱼 ",但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授予学生 " 渔 "。

非但如此,教会学生正确使用 AI 工具学习,把 AI 当作学习辅助工具而非 " 诚信粉碎机 ",也是以教育变革应对 AI 冲击的应有之义。

对学生来说,在 ChatGPT 的 " 诱惑 " 下,能否正确使用这类 AI 工具,也是对自我人格的 " 隐性测试 "。人之为人,就在于善于思考特别是反思,若是写论文只会靠 ChatGPT,那相当于将自己的思考能力托管给 " 机器 ",思觉钝化也是必然。

更何况,AI 能被用来写作文,就能用来检测 AI 生成的论文。如今,有些平台和高校已经研发出种种 " 反 ChatGPT 作弊神器 ":如推出 ChatGPT 的 OpenAI 公司推出的新 AI 文本分类器、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 DetectGPT、华人小哥出品的 GPTZeroX 等等,都在为高效识别 AIGC 内容(包括论文)探索解决方案。

妄图以 ChatGPT 代劳的 " 作品 " 蒙混过关,或将因投机取巧付出代价。

说到底,在 ChatGPT 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形势下,教育得因时而变。可再怎么变,学术诚信的底线不能变。ChatGPT 可以有一万种打开方式,但不该有一种——沦为新型 " 枪手 "。易言之,AI 可颠覆教育模式,但不可颠覆学术伦理。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ai 美国 考试 大学 教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