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云:" 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 笼灯耿欲灭,枕下虫声切。""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秋天的野外,蟋蟀唧唧,纺织娘轧轧,蝈蝈儿嘀嘀 …… 这些天籁之音清灵明澈,美妙悦耳。
不妨捉来虫儿将养,挂于卧室窗帘,听听这洞彻心扉的秋之音韵。秋虫白天不大出来活动,一般在清晨饮着晨露鸣叫一会,最佳时机是选在夜晚,这时候虫儿最为活跃。纺织娘隐藏在灌木丛中,金铃子、蝈蝈隐匿于草叶瓜蔓间,蹑手蹑脚凑近,迅捷地捉了。最好捉的要数蟋蟀,在墙角或瓦砾堆旁寻觅,掀开土块砖块,手电筒一照,蟋蟀趋光性强,它就一动不动呆着,任你捉到瓶子里。将养秋虫也有讲究,所用器皿不一,蟋蟀俗称蛐蛐、寒蛩、土狗,属土性,需用那种肚大口小的泥罐,再准备一根细木棒,不时拨弄逗引它。蝈蝈、纺织娘、金铃子、夜蛾,离不开花草树木,需用麦秸或竹篾、高粱篾片编织的笼子将养。它们爱吃的食物也不一样,蟋蟀是杂食,面包屑、碎饼子即可,蝈蝈喜食南瓜花,纺织娘、金铃子则喜欢鲜嫩的草叶。
最简单的,是夜深人静时寻秋声、录虫鸣。踏着朦胧的星光月光,到郊外虫鸣密集的地方录音,城市街角公园或小区花园也可,待纳凉遛弯儿的人渐渐散去,再开始行动。可以录制混声合唱,它们不分种类,不论高音低音,往往一虫鸣而众声和,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宛若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先要侦察好虫鸣稠密之处,多准备几个手机,调好放在不同的角落,录下这天然清音。还可有选择地单录一种虫鸣,隐匿在花丛枝叶间,悄悄儿凑近正倾情鸣唱的蟋蟀或金铃子、纺织娘,录上几段,剪辑成曲儿,听起来也别有韵味。
不管是将养的,还是录了音的,把虫鸣带回家,就把秋之声、秋之韵带回来了。一遍遍听着清灵悦耳的虫鸣,仿佛萨克斯名曲《回家》回旋往复,又好似小时候妈妈哼唱的那首《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声 ……" 不知不觉间,一帘幽梦漫了上来,憨实而甜蜜。
来源 黔中书
文 刘琪瑞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