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 文 / 摄)特级教师和年轻教师同上一节语文课,会碰撞出什么火花?2 月 21 日," 学习任务:语文新课堂的结构化——鼓楼区 2022 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培训暨林春曹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 " 在南京市紫竹苑小学举行。
△特级教师林春曹在教学
"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 这是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课《童年的水墨画》。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林春曹和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刚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吴婷围绕这节课,呈现了精彩的课堂。
" 孩子们,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象?"" 垂柳!"" 钓竿和红蜻蜓 "" 还有草地和鱼儿 ",在师生一问一答中,林春曹从寻找景象切入,帮助孩子们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孩子们纷纷描述出自己 " 看 " 到的画面——溪水像镜子一样干净、清澈,又像绿丝带一样碧绿、蜿蜒 ……
有意思的是,在学习了两首儿童诗《溪边》和《江上》后,林春曹引导孩子们自己做小诗人,创作诗句。孩子们纷纷 " 脑洞大开 ",将各种意象与景物结合,让林老师连连赞叹:" 非常有创意,为你们点赞!"
△吴婷在教学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语文老师吴婷刚工作两年,她通过设置认识生字、小组朗读、寻找景物等环节,鼓励孩子们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在任务中读懂《童年的水墨画》。这节课也得到了林春曹的肯定," 年轻老师有激情、有思考,课堂氛围营造得也不错。"
新课标大背景下,语文课有哪些变化?语文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哪些作用?林春曹告诉记者,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因此语文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通过语文课程全面育人,以文育人。
" 语文无处不在,从孩子一出生,起名就是语文。" 林春曹表示,学校里的语文,首先基于教材,这就需要老师研读、推敲教材,思考孩子们读课文,究竟要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等等。
林春曹说,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的年段里,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三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把诗里具象化的词语句子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来,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富有画面感,这个过程就是用语言熏陶孩子,培养审美思维。"
"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语文。" 林春曹说,要想学好语文,孩子们还要有好的阅读习惯,倡导整本书阅读,作为老师、家长,要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小学时期读的书涉猎面越广,对孩子未来发展可能奠基作用越大。"
" 特级老师的课让我们豁然开朗,学到很多。"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教科室主任戚琳表示,林老师有他自己的课堂风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跟着他的节奏非常舒服,孩子们也乐于接受。" 比如在新课标中,对《童年的水墨画》这课的要求是孩子要能根据几首诗,描述出画面,但是如果没有先认识景物,哪里来画面?林老师就从景物入手,一步步引导孩子,了解溪水、江水的特点,其中还穿插了联系上下文、修辞手法的教学,很巧妙。这不仅对年轻教师,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生动的一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