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舞台对芭蕾舞者意味着什么?如何用芭蕾舞语汇讲好中国故事?2 月 22 日,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做客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品牌活动 " 大师下午茶 ",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以 " 中国故事舞向世界 " 为主题做了艺术分享,讲述芭蕾舞者的成长经历及用芭蕾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实践。
邹罡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耳濡目染自小对芭蕾舞蹈产生浓厚兴趣。1991 年,邹罡进入辽宁芭蕾舞团正式开启舞蹈生涯;1992 年进入被誉为 " 中国芭蕾最高殿堂 " 的中央芭蕾舞团成为主要演员。
就在大家都觉得他事业达到理想状态时,他却做了大胆决定,接受新成立的广州芭蕾舞团向他抛出的橄榄枝,于是 1994 年他来到广芭,成为当时广芭第一名签约的主要演员。
邹罡回忆道:" 广芭是中国第一个团长责任制的全员聘任制芭蕾舞团,这一改革吸引了很多青年人才,造就了当年独特的‘广芭现象’。" 他认为这种现象与广州的城市特质密不可分,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一直敢为人先,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宝贵探索。
对邹罡来说,芭蕾舞演员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莫过于谢幕时在台上听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但在掌声背后,芭蕾舞演员要经历很多艰辛。分享会现场,邹罡讲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经历,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某次演出前,邹罡突发急性阑尾炎,医生告诉他不能离开医院,但当时团里没有替换演员,他忍痛上场," 呼吸一下都疼得受不了,只能不停憋气,但回到剧场听到音乐响起就忘了疼痛,小跑着登上舞台 ……"
他认为自己 " 就是属于舞台的 ",从观众的掌声里获得的成就感包含着对他的演绎深刻理解," 艺术作品是可互动的,是内心情感表达,只有在精彩动情处,观众才不由自主地鼓掌叫好。"
如今,邹罡已经从芭蕾舞演员转变为院团管理者,但他表示如有合适的角色自己依然愿意勇敢尝试。同时对芭蕾舞的发展和创新,他也有自己的思考," 如何借芭蕾舞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中国题材的创作,如何在形式上对传统线性叙事进行突破,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他说:" 下一步广芭会把更多广州故事、中国故事搬上舞台,用芭蕾这种艺术形式将精彩的中国故事‘舞’向世界。"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