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2-23
养老院里的5个镜头:有快乐,也有尊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泰州 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 103.82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22.96%。很多人可能不得不面临去养老中心的问题,那么养老院里条件怎样,老人们一天又是怎样生活的?2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入住人数最多的养老机构——泰州市宏祥养老护理中心,体验了一天养老院的生活。

镜头一:房间装修参照三甲医院病房标准

" 开饭啦!"2 月 22 日上午 7 点 10 分,随着厨师一声吆喝,6 名护理员将准备好的早饭装上推车,送往老人们的房间。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当天的早餐是包子、煮蛋、大麦粥和小菜。

在每个房间门口,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都已穿戴整齐拿着碗筷等着,领到自己的早饭后回房慢慢吃了起来,而一些失能老人,则由护工喂食。

泰州市宏祥养老护理中心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凤凰街道,共有 80 多张床位,目前有 60 名老人入住,是该区人数最多的养老院。

△中午,护工把午餐送到老人们房门前

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护理中心根据老人身体条件,将他们分为生活能自理、半失能、全失能,入住不同区域。约 20 名生活能自理老人住在一楼,配备两名护工,房间则分为单人房、双人房和三人房,每个房间都有窗户,并配有单独的储物柜,安装了空调、有线电视、洗浴间。床则跟医院病床一样,是可以升降的护理床。

价格方面,生活能自理老人每月是 1800 元,半失能老人是 2500 元,而完全失能老人收费是 3600 元,其中政府补贴 1800 元,个人支付 1800 元。

老人入住的区域,墙壁上安装有防跌扶手,一直延伸到每个房间,卫生间里,红色的报警按钮很醒目,走道的尽头还有一间专门的洗衣房。

" 老人房间都是按照三甲医院住院病房的标准装修。" 宏祥养老护理中心董事长沈小兰说,老人每天生活在这边,这里就是他们的家,首先就要保证的就是舒心。

镜头二:整天没笑脸的老人爱说话了

护理中心里年纪最大的是两名百岁老人,90 岁以上的有 12 人,80 岁以上的 20 人,最小的 58 岁。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里的老人没有一个邋遢或者身上有异味,每个人都干干净净,我听到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这在过得很好。"

90 岁的于老是记者来到护理中心见到的第一位老人。在一间约 15 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老人戴着一顶皮帽子,身上干干净净,正坐在床上看电视。见记者进来,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据养老护理中心院长李西明介绍,于老刚来这里时可不是这样,整天不说话,没有笑脸,甚至有些抑郁。后来在工作人员和室友的关心和照顾下,老人变得爱说话了,如今十分享受在这里的生活。

△每天,护工会为老人洗脚

" 每天热腾腾的饭菜送上门,闲时看看电视,和其他老人聊聊天,还有护工帮我洗衣泡脚。" 老人说,以前在家,儿子要去打工,自己的午饭就是把早上吃剩的热一热,其余大多数时间只能一个人待在床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几次摔倒了喊不到人,最后还是拨打了 110。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里过得好,不仅是老人们的感受,子女们也有感触。

镜头三:" 这里最大的好处是有人能聊天 "

91 岁的周奶奶患有轻微的阿尔兹海默症。老人有 6 个女子,当天大女儿陈阿姨和小女儿结伴来看她。" 你认得我是哪个啊?我是你姑娘啊。"

陈阿姨告诉记者,母亲原本是在三个儿子家轮流过,后来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经常自己走出去找不到家,考虑再三,最后一家子商量把母亲送到这里。" 因为我家离这边不远,隔山差五就会来看望,看到护工们真的把母亲当成亲人一样照顾,我们做子女的就放心了。"

记者发现,这里的老人们生活得很有规律,一般早上 7 点半吃早饭,一部分老人会选择睡个回笼觉,一部分人看电视,还有的就到院子用器材锻炼,午饭后,不少人到活动室打打牌,或者在大厅里三三两两聊天。

采访中,不少老人们认为,在护理中心最大的好处,是有个说话的人,在家时,儿女们都忙,很少有时间能坐下来陪他们聊聊天,而这里的 " 邻居 " 常串门,大家会聊聊天,说说话,人就有精神了。

而对于一些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护理中心会安排护工专门陪他们聊天,试图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 这些老人,越没有人和他们说话,只会更加沉默,加重病情。"

△ 66 岁的护工程仕凤把老人当亲人一样照顾

镜头四:" 阿宝啊,乖乖,来吃饭哦 "

" 乔阿宝啊,乖乖,来吃饭哦。" 中午,66 岁的护工程仕凤端着饭菜来到房间,把蒸鸡蛋一勺勺送到老人口边,嘴里还不停地鼓励着。" 今天吃的真好,真棒!"

乔奶奶今年 87 岁,之前身患重病,医生都认为撑不了多久,因其家中没有专业设备,于是送到了护理中心。当时,老人身上插着尿管和食管,只能打流质。

护理中心安排了护工程仕凤一对一照顾老人。" 给她打流质时,老人用手不停的拨动食管,我能感觉到,她十分痛苦。"

" 奶奶,我来喂你吃,你好好吃我们就把食管拔掉阿行啊。" 程仕凤在老人耳边轻轻的询问,对方点了点头。

就这样,一天三顿,程仕凤一勺一勺地喂,半夜还常常过来查看,发现老人哪里不舒服就会喊值班医生过来。就这样,在程仕凤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竟大有好转,后来居然能下床行走,当初认为命不久矣的老人如今已在护理中心住了三年。" 食管尿管缠身,精心护理康复 " 老人家人深受感动,特意过来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镜头五:植物人老人褥疮越来越小

在护理中心,还有一名因中风成为植物人的老人。

送到护理中心时,老人的丈夫泣不成声,他原本不想妻子离开身边,可家中又没有专业设备,妻子因长期卧床屁股上已经有碗口大的褥疮,无奈只能送到这里。

护理中心给老人安排了单人房,接上了 24 小时氧气瓶,房间里还有搅拌机,根据营养师搭配,护理员将食物搅拌后每天数次打流质维持营养,每天早上,医生来给她上药,清洁褥疮,如今老人褥疮已经越来越小。

老人丈夫每次来看望,都会带水果等送给护理员和中心工作人员,感谢他们把妻子照顾得这么好。

帮老人们搽拭身体、换纸尿裤、清洗粪便 …… 每天,程仕凤不停的重复着这些动作,遇到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她会喊他们 " 乖乖肉 ",把他们当孩子一样哄着他们配合。她会记着老人上厕所的时间,每次一到就会主动来搀扶他们,以免尿裤子。" 用尿不湿虽省事,但那样毕竟不舒服,要让老人们活得有尊严。"

通讯员 王卫军 刘晓璐 刘昊宇 现代快报 + 记者 毛晓华

相关标签

养老 泰州 养老院 报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