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单粗暴的 " 好 "" 坏 " 或 " 还可以 " 来评判《深海》似乎都不尽贴切,它就像奥运赛场的高台跳水,起跳充分,翻滚绚烂,转体华丽,只是抱膝有点分腿,打开动作略晚,水花没能完全压住,好在 4.1 的高难度起评分,贴补着完成分的不足,最后还是个值得惊喜又略带遗憾的结果。
《深海》的好是肉眼可见的,华丽而丰沛的视觉体系,不仅在动画片里无出其右者,就算放到整个国产电影里也是佼佼者。尤其关于水的制作,在好莱坞的工业体系里也是畏惧三分,不敢轻易触碰,但导演田晓鹏不仅碰得掷地有声,还碰出了放眼全球都极具特色和想象力的视觉效果。
作品细到一串水泡、大到激浪中的群体博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雕琢,其中深海大饭店场景之丰,人物之众,道具量之巨以及运镜设计的复杂,刷新了国产动漫制作难度的新高。如果说跳水运动的天花板是三米板难度系数 4.2 的 109B,那《深海》就是十米台难度系数 4.1 的 109B。
看得出田晓鹏对《深海》的投入和期许。有了《大圣归来》这个 " 招弟 ",二胎有如喜得贵子,把最贵的和自认为最好的都一股脑儿往孩子身上码,但结果有点爱过了头,捂得孩子稍显臃肿。
尤其深海大饭店里的饕餮群像戏,每一帧都是心血和银子,大段大段地码在那里,就好比一家三口吃满汉全席,浪费严重。咱们是有钱了,但创作这东西,并非越多越好,有时候点到即止,适当留白比奢侈而杂乱的堆砌来得有张力。
影片的故事非常有创意。它通过一个落水女孩的濒死幻象,构筑起一个 " 奇幻漂流 " 奇观,而随着后程解扣的展开,奇观的细节一一照进现实。
在此,导演玩了点小心眼,镜头交代,女孩为救一条鱼而落水,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风浪中的甲板意味着什么,结合小女孩的抑郁,不难脑补一系列行为的逻辑。你也可以说这是一厢情愿的揣测,然而氛围至此,任何浮想都是影片诱导所致。
这也引发了《深海》的最大危机,一部分人冲着《大圣归来》和田晓鹏的品牌效应欣然接受,而另一部分人则大呼:大过年的为何给我看这么一部 emo(负能量、情绪低落)的东西,与追求喜庆与吉利的春节氛围格格不入。
影片讲的是抑郁症和见义勇为的双向奔赴,而非抑郁症的单行线。个人认为可以压缩部分饭店杂乱无章的场面戏,让南河和参宿等在船前先来一次 " 丧 " 的邂逅,一来以补幻境中南河上来不明所以的尴尬,二来提升其后来见义勇为的重要性。如果能让南河在奈何桥上和参宿一起回头,那再好不过了,毕竟一个阳光的结局对于春节档票房来说,还是顶顶重要的。
当然,作品是导演追求的结果,而票房是观众选择的结果,加上资本的趋利和其它外力左右,让影视创作成为博弈的过程。目前这个结果,已经是国产动漫的 " 海王 " ——不是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 " 海王 ",而是动画水戏的 " 难度王 "。
来源 黔中书
文 曾念群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