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石家庄 2023-03-01
文化石家庄 | 背水一战韩信留英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惠玲 / 文 张晓峰 / 图

公元前 204 年,刘邦手下大将韩信以不到三万的劣势兵力,在井陉绵蔓河畔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二十万的赵军,活捉了赵王歇。这场战役,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而在井陉大地广为流传的 " 韩信背水一战的传说 ",2012 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河岸边的韩信 " 背水列阵处 " 纪念碑。

在井陉县微水村,有一条 " 韩信街 "。这条街道上,售卖日杂货物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不时有人前来购物。作为汉代名将韩信 " 背水列阵 " 的地方,2000 多年的光阴已经抚平了当年的遗迹,但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

绵蔓河畔背水列阵

秦朝初亡,诸侯纷争,势力此消彼长,逐渐演化成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霸战,史称 " 楚汉战争 "。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汉王刘邦手下大将韩信为刘邦定计,先攻取关中,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就在韩信节节逼近赵国的西大门——井陉关之际,刘邦在荥阳主战场却遭到项羽的凌厉围剿。刘邦只得紧急抽调韩信攻赵的大部分精兵,仅为韩信留下不足三万人的新兵。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 204 年)十月,韩信、张耳统兵来到井陉口,伺机东进。而赵王歇与丞相成安君陈馀,短时间内就紧急动员了二十万大军集结井陉口,严阵以待。赵军营垒就设在今鹿泉土门关到井陉白皮关一带。

" 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此时的韩信和他的区区三万新兵,要跨越的正是这有二十万赵军扼守的井陉口天险。

赵国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分析局势后,建议陈馀凭深沟高垒之势," 坚营勿与战 ",避其锋芒,以 " 奇兵绝其后 "。然而,作为一员儒将,陈馀以 " 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 为用兵原则,认为 " 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不能避而不击。

韩信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未被采纳,于是放心地下令部队昼夜兼程向井陉口进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并制定了一套大胆的作战方案。

夜半时分,韩信下达了第一道将令:派轻骑两千,每人持一面汉军红旗,趁夜色迅速从小路绕到萆山(今鹿泉区抱犊寨)隐蔽,只待两军交战之际,"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随后,韩信又发出了第二道将令:" 今日破赵会食!" 但汉军将士却更担心自己还能否再吃上下顿的家常便饭。

韩信的第三道将令更令诸将大惑不解:派一万先头部队,背靠绵蔓河、井陉水列阵迎敌,自断退路,与赵军决一死战。

赵军营寨拔旗易帜

次日晨,韩信、张耳率汉军剩余将士,直扑赵军大营。

陈馀站在白石岭上,俯瞰绵蔓河,看到汉军竟然背水列阵,心里嘲笑韩信不懂兵法、自断后路,便立即命令赵军全体出击。陈馀哪里知道,这正中了韩信的诱敌出营之计。

顷刻间,井陉关的峡谷中号角齐鸣,旌旗遮天蔽日。刀枪剑戟的撞击声、士兵的喊杀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悠悠的井陉峡谷、滔滔的绵蔓河畔。

双方交战不到一个时辰,汉军纷纷溃退,韩信和张耳也被乱军裹挟,落荒而逃。陈馀令旗狂舞,亲自指挥赵军倾巢追击,企图一举全歼汉军于绵蔓河东岸。

此时,埋伏在赵营附近的两千轻骑迅速冲向赵营,拔掉赵旗,竖起两千面汉军红旗。

赵军久战不能胜,陈馀决定收兵回营,再图破敌良策。当他回马遥望赵军营寨时,却发现赵营之中 " 皆汉军赤帜 ",士兵们顿时大乱,纷纷逃散。

韩信令全军两面夹击,追歼赵军。韩信率骑穷追,在泜水(今临城、高邑一带)之畔立斩陈馀,活捉赵王歇。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有人问他使用的什么战术,韩信回答:"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众将听后十分佩服,称赞韩信用兵如神。

遗迹留下历史见证

" 背水一战 " 的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汉初三杰 " 之一,是中国军事思想 " 兵权谋家 " 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 " 兵仙 "" 战神 "。楚汉时期," 王侯将相 " 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 "" 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 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而将这位著名历史人物与井陉连在一起,便是发生在公元前 204 年的这场举世闻名、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战,也为后世留下了 " 背水一战 " 的成语和典故。

" 背水一战 " 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之战,以谋略制胜,充分利用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的战略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背水一战 " 在研究秦汉历史、传承军事思想、开发古迹旅游、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 韩信背水一战的传说 " 体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以及在流传过程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为传承弘扬这一多元的文化遗产,井陉县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出版了《井陉历史文化》丛书,对背水一战的古战场遗址进行了描述,对于古遗址有关的碑刻和诗歌进行了引用和辑录;修建韩信公园,在公园里竖立了韩信和背水之战雕塑;拍摄晋剧《井陉口》《舌辩侯》等;举办相关研讨会、庙会,以及申报白皮关传说、韩信锣架鼓、白王庄武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使 " 韩信背水一战的传说 " 所蕴含的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一步传承发展、发扬光大。

在井陉县长岗村,曾挖出一通唐代长庆元年(821 年)所刻的 " 汉三齐王韩侯背水阵战处 " 古碑。这块古碑的发现,揭开了它长眠于地下 1000 多年的真实面目,也让那场著名战役又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块古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立,是目前井陉县所发现的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碑刻实物,其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极高。

" 汉三齐王韩侯背水阵战处 " 古碑与井陉古驿道东天门明朝崇祯年间所立的 " 淮阴谈兵处 "、清朝咸丰年间重立于井陉县城内的 " 汉淮阴侯设背水阵处 " 三通石碑,成为记载韩信在井陉设背水阵的姊妹碑,为研究和探索 " 背水之战 " 提供了物证。这三块古碑记述的都是有关韩信在井陉 " 背水之战 " 的这段历史," 阵战处 "" 谈兵处 "" 背水阵处 " 分别指背水之战一役中的三处不同功能的地点,为今天解读这段历史提供了更翔实、更具体的实物依据。

编辑:力洪

责编:杨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