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3-05
史双元:比拼唐诗,人类不输ChatGPT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最近,学者史双元给 ChatGPT 出了一道题——赏析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鸟鸣涧》。

" 诗中描写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一派自然景观,一种安宁悠远的心境 ……" 当他看到这样的回复,史双元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人类的智力活跃度还能与人工智能比拼一段时间,因为 " 人类有创造力,有爱心,还有幽默。这些,是人之为人的生存底线 "。史双元的每一篇诗词鉴赏文章都围绕这三个 " 做人 " 的核心素质生成。他的新作《趣说人间好诗词》近期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如书名所示," 趣 " 是这本书的灵魂,但有趣并不仅仅指幽默的语言风格或别具一格的写作形式,有趣的内核是写作的人那种自由的生命意志和活泼的生活态度,是那份珍贵而独特的诗意。

△史双元

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师从诗学大家孙望先生和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出版著作多种,如《宋词与佛道思想》《唐五代词纪事汇评》《趣说人间好诗词》等。

1

在写《趣说人间好诗词》以前,史双元给写作定下了基本原则:" 不炒冷饭,不走套路,有话则长,无话即止。"

他的脑洞开得很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杜甫的名作被无数人解读过,史双元从中读出新的价值体现,他说杜甫是天下第一暖男,这首诗提出了朦胧的 " 公屋 " 概念,也就是为寒士、为穷人提供保障性公共服务的现代文明理念,这是很有价值的、超越时代的仁者情怀;为李商隐的《嫦娥》,他写了一篇翻案文章,结合文献考证," 洗白 " 嫦娥,挑战 " 后羿团队 ",探讨嫦娥出走的先锋意义;他还假设李白穿越到今天能够上网,揣摩李白也许有所改变的创作行为以及对大唐诗坛的影响 ……

" 趣说 " 是史双元找到的一种新的赏析方式,以 " 趣 " 来统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既是创新,也是一种回归。史双元说,中国古代有许多有趣的文人,古代诗评词评也有不少是隽语趣谈,这一文化传统启发了他写作风格的选择。比如,严肃的圣贤孔子也是有趣的。在心忧天下的同时,没有忘记支持学生曾点(曾皙)安排团建工作,一起到郊外踏青,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们畅谈理想与未来,顺便解决了工作志愿的申报问题(见《论语 · 先进》篇)。当然,天下第一有趣人是苏东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坚守理想,日子可以清苦,但每日菜单上的名字必须高大上,他把没油没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注册了文人津津乐道的 " 三白 " 品牌 (白米饭﹑白萝卜和白汤或曰白盐)。一贬再贬,从黄州、惠州一路 " 滚 " 到儋州的日子里,苏东坡生动地记录了自己从 " 定风波 " 到 " 临江仙 " 的心路历程,逐步解放自己,不躺而平,数着悬挂在梁上的每日限定开支——一百五十文,依然要带着一家人把每一天都过成 " 巴适 " 的模样,这是一种大智慧,可以每天 " 听鬼话 ",但自己要活得有趣。

在史双元看来," 有趣 " 是一种灵动的创作状态,犹如春天的山泉,不择地而出,自由奔流;" 有趣 " 是真性情的表现," 我手写吾口 "(见黄遵宪《杂感》);" 有趣 " 是别出新意,不守成规,思维角度独特,审美体验个性化;" 有趣 " 是生命力的饱满,思想的开放,才华的恣肆,语言形式的超常发挥。

另一方面,趣谈其实也是接近当代读者的方式。" 从前的外部世界都以为中国人古板,中国人其实很有趣,特别是脱口秀等节目中显露的当下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无处不在的幽默感。期待与知音同好久久为功,给我二十年,重新还你一批有趣的中国文人群像。"

△《趣说人间好诗词》

史双元 著 凤凰出版社

2

书中夹着一张史双元手书的书签,写着 " 心有灵犀,千古相知 "。这八个字自带诗意,是他的希冀,也是他诗词研究的初心。

阅读古典诗词,可以远处眺望,可以隔着门缝打探,可以登堂入室,但最好是与古人相对而坐,以心换心地体会古人创作的艰苦与喜悦。史双元有意识地拓展了走进现场的写作方式,以期时空串联,古今相通。比如《到乡村去看老朋友——孟浩然〈过故人庄〉日记体现场还原》,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日记模式,来揣摩当年当日孟浩然到田家访问老朋友的愉悦心境和放松状态;《只有在故乡的高台上我才能找到胜利者的巅峰体验——刘邦〈大风歌〉赏析》中的帝王独白也是有意为之,他带着读者走近刘邦,体会诗意是怎样从这位王者心里产生的。

史双元的 " 穿越 " 是借用思想上的穿越与古代诗人对话,邀请他们作为嘉宾和当代青年说说话,不一本正经地说官话和套话,而是说点年轻人愿意听的话。将古人心比作今人心,换位思考,加上古今勾连,中外对比," 显微 " 诗人创作时的鲜活心态和情感。" 审美与感动是中外相通的,也是古今相通的,这就是文学欣赏的任督二脉,打通了,就舒畅了。"

在这种 " 千古相知 " 中,史双元重塑了 " 古典群像 ",书写了古代诗歌史上的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他挑出来鉴赏的诗词都是名篇,吸引他不断探索的是诗词大家们的才华、善良,还有他们在困苦中潇洒应对的风姿,以及他们没有放弃诗歌的姿态。他爱杜甫,也喜欢潇洒走天下的李白;喜欢东坡的有趣,也热爱陆游的爱国情怀。

" 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不仅仅是抒情,不仅仅是古代文人寻求功名的途径,诗歌是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有方式,也就是以心来与天下万物融合交流,而且这颗心需要充满善良和大爱。如果没有善良和爱,你就无法铸就感动人的诗魂,你就算不上大诗人。如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自己住在破败的茅屋里,却想着为天下寒士打造千万间‘公屋’,为他们遮风避雨,如果没有善感和悲悯众生的高尚,你就无法拨动大众的心弦。如李后主《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之所以打动了无数读者,是因为他已经超越帝王心思,词人与万物对话,与昨日对话,与内心对话,与空虚对话,反思生命走向引发了巨大的迷惘和悲凉。时序变迁、物是人非是人类最普遍的感叹,触碰这样的主题,读者也因之而迷惘、忧伤,而终于着迷。"

3

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评点史双元时说,他用 " 最不正经 " 的方式解说最正经的文学经典。但其实史双元是个正经八百的学院派。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文学博士,师从中国诗学大家孙望先生和中国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回顾当年的求学之旅,史双元说,先生们的书房是记忆所在。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家中给他们开小灶,单独上课,还聘请了诸多前辈大师如程千帆、徐复老师等来上课。" 那是个温暖的处所,阳光透过窗格照起来,瘦弱的先生,焚起几根香,为每个学生泡一杯茶,拿出古书,用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开始了讲座。跟随先生们读书的日子,让我们心中许下了未来一辈子做学问的承诺。" 孙先生和唐先生共同的特征是秉承朴学精神,或叫做乾嘉学派,要求认认真真读古籍,踏踏实实做学问。史双元的微信名叫做朴学史双元,就是为了纪念先生。

诗词研究对史双元整个人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是对中华古典诗词的热爱,让他无论身在何地,都觉得生活有光,山河处处有精彩,回首家乡,感叹中国文化的伟大。热爱诗词,也让他觉得做人很幸福,他庆幸没有生活在三体世界,有感情,有幽默,有诗意。他很担心未来的青少年不读诗," 如果未来的世界由机器人掌握,如果没有任何诗意,这个世界还有意思吗?"

想当年,他们读书的年代,读诗、写诗、说诗都是很令人羡慕的。南师大校园有块大草坪,春天里,芳草如茵,落英缤纷,四周有大屋顶建筑环绕,美轮美奂。傍晚时分,大草坪有不少读书人横躺斜倚,都是未来的艺术家和准新锐诗人。如果你看到一位青年,头发几个月不剪,拿着个本子,眼神忧郁而迷离,嘴里不断地 " 啊!啊!",那八成是中文系的,吃不饱,但想作诗,那种忧郁神态,甚至令他一个少年欣羡。可后来经济大潮涌起,写诗和说诗竟成了被人笑话的事。" 我个人觉得,一介书生,什么都做不了,但要尽量保护人类的最精华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诗意。"

■对话

用诗意的日常深度链接

中华文化的大树之根

读品:您身居海外,长期远离学术圈,是怎样的契机又重新回到了学术圈?

史双元:我在海外多年,推广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虽然也看到了很多海外华人对中华古典诗歌的热爱程度超出我们的认知,包括越南华人、马来西亚华人等,都自发组织了汉语诗社,但毕竟只有国内才聚集了大批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和诗词写作者,所以,一直希望能回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同时,心有戚戚的是,怎么年轻一代好像不再热爱传统文化,不再痴迷古典诗词了呢?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排场很大,但除了背诵,更多的是炫技,没有真正的诗意啊。因此,我想,我要返回,尽一己之力来协助推动古典诗歌的学习。为了让年轻人喜欢,我还努力学习,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来写作诗词鉴赏,传达我们希望他们继承的诗歌精神。

读品:您觉得古诗词应该怎么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为什么需要 " 诗意 "?

史双元:保持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可以深度链接中华文化的大树之根,让我们找到做中国人的底气,也让我们的日常对话更有文化修养。阅读、欣赏古典诗词,年轻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增加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也加深与孩子的文化血脉的联系,背诵了你教他 / 她朗诵的诗,他 / 她就是在慢慢地变成你。还有,生活中的琐碎与烟尘会慢慢锈蚀了生活的亮度,我们会变得 " 庸俗 ",每日里都只有油盐柴米,股票房贷,阅读古典诗词,也可以增加日常生活的趣味,拉高生活的品味。

读品:为什么您觉得和 ChatGPT 比拼说唐诗,人类不会输?

史双元:人类有创造力,有爱心,还有幽默。文科是培养素质的重要手段,创新意识是不分文理的,希望通过提供创新式诗词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甚至是创新思维习惯。关于爱心,这是世界性的素质理念,未来的机器人,也应该为它们制定若干有爱心色彩的规则,否则就会成为邪恶的机器人。除了智商、情商,我还提出一个 " 趣商 " 的概念,这也是世界公民需要具备的素质。

读品:您接下来还有什么出书的计划?

史双元:目前,另一本诗歌欣赏的新书已经交稿,叫《趣说唐诗》(暂定名),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保持了 " 创新、爱心、幽默 " 的写作原则,但爆发力更强,敬请期待。另外,我应邀在 " 凤凰大语文 " 开设新栏目 " 史双元趣说中国传统文化 ",涉及的题目更加大众,许多解读更加 " 破天荒 ",也欢迎大家跟踪阅读并提出批评。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凡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杜甫 李白 天下第一 苏东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