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长江中游经济区 " 正在成为一个热词。
3 月 5 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湖北代表团获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同频共振、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
长江武汉段。长江日报资料图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沿海、沿边开放,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建立了市场和资源 " 两头在外 " 的 " 世界工厂 " 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主要经济区为主的 " 菱形结构 " 经济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代表们认为,在中部地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将加快推动我国发展从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转向以创新驱动、内需驱动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 " 钻石型结构 " 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
历史上,长江中游经济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游经济区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近年来,长江中游三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方面紧密合作、同向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2021 年 9 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达成了《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推进机制。三省在铁路、公路、过江通道、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积极开展对接与合作,以武汉、岳阳、长沙、南昌、九江为节点的 " 五边形 " 经济联系格局逐步成型,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和转移接续政策参与城市扩展至 20 个,124 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省会城市跨市通办。
从五大经济区近十年发展情况看,长江中游经济区年均名义增速达到 13.24%,与长三角地区增速相当,高于粤港澳的 10.94%、京津冀的 7.59%,仅次于成渝经济区 14.61%。
去年底,2022 年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举行,鄂湘赣三省签署 14 项合作协议。
代表们表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意义重大。具体来说:长江中游经济区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四个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连接全国 " 铁水公空 " 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形成五大主要经济区优势互补、联动合作、融合发展、更加稳固的 " 钻石型 " 发展格局。
长江中游经济区坐拥中部腹地市场和战略纵深,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可辐射周边 9 省市,有超过 16 万亿元巨大消费市场,占全国 40% 以上。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中游经济区是我国科教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和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湖南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江西有色金属产业稳居全国前列。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打造若干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长江流经三省里程占干线长度近 40%,是全国重要生态绿色屏障,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发挥物流枢纽优势,打造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产业备份基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基于此,鄂湘赣三省代表团共同建言:在中部地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
三省联动形成畅通国内大循环重要枢纽
图片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
对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同提出的《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人民政府市长刘烁表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正当其时,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谋划《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实现三省联动为一体,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合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共筑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保障等方面实施,实现三省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打造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新格局。
萍乡,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西与湖南省株洲市相连,北与湖南省长沙市交界,坐高铁从萍乡到长沙只需要 28 分钟。萍乡是江西的 " 西大门 ",素有 " 湘赣通衢 "" 吴楚咽喉 " 之称,萍乡处于长株潭经济圈的辐射核心区域,境内沪昆铁路横穿市内腹地与京广、京九两大动脉相连。市中心城区距湖南长沙黄花机场仅 120 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
刘烁表示,江西、湖南和湖北是中国制造业最为活跃地方,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可以区域优势、地域优势,打造中国制造装备业新高地。萍乡的钢铁、建材和工业陶瓷可以为武汉、长沙等制造提高原料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运营官欧云飞介绍,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和湖北都位于长江边,一衣带水,湖南岳阳城陵矶港、武汉阳逻港、江西九江是长江中游三大港口,水运十分便利。同时产业链高度互补,成立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更好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发挥巨大市场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腹地;建立长江中游经济区,可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产业链互融互促,供应链优化升级,打造若干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欧云飞认为,三地一衣带水,可以充分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价值,江西、湖南和湖北的港口可以开通 " 天天直达 " 班轮,这样三地货物都可以直接走水运,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促进物流大通道的形成。
欧云飞建议国家层面对这个经济区大力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一个定期的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洽谈会,国家也从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向这个经济区倾斜。
优化生态环境
共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延彬认为,三省共饮一江水,齐抓长江大保护是共同的使命与责任。近年来,三省已经建立起联合执法的协作机制,并加强了对一些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联合处置,大家互相配合,共同保护一江清水向东流。期待三省联动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携手强化污染治理,加大联合执法,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景德镇市委主委,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认为,从陶瓷行业发展来看,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助于区域一体化,建立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把长江中游的区域资源纳入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辐射范围。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交通区位优势,希望通过加强三省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促进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等的互联互通,也带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向长江中游更好地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必将有助于景德镇的瓷器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冲出亚洲、畅销世界,不断提升景德镇陶瓷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商联合总会会长、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认为,长江中游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创新高地、制造高地,产业高地。江西有色金属产业稳居全国前列,拥有南昌航空科创城等创新平台;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全国独树一帜,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基地;湖南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集聚整合各项优势资源,打造出有世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提供重要支撑。借助长江中游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长江中游经济区也将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为我国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地区协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汪文汉 柯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