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03-06
【仁怀科举人物】拔贡 陈于逵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拔贡 陈于逵

陈于逵(1803.9.5-1864.8.13),字子仪,号达庄。仁怀县茅台镇中华嘴德庄人。拔贡,州判,加赠都察院经历衔。

陈于逵出生于一个军事世家,又是一个书香门第。先祖陈纪胜是明末山海关守将袁崇焕麾下的一名将军。袁崇焕被害之后,陈纪胜之子陈应举遂举家外迁避难,经湖广麻城,后至四川古蔺,居于与贵州只一河之隔的白家寨,其嗣孙陈大常迁贵州仁怀中华嘴史坟湾居住。陈大常即陈于逵之父。陈大常是道光辛丑(1841 年)岁进士,于逵从小濡染儒学,加之他聪明颖异,警敏勤奋,学业颇优。入县学怀阳书院,业列均先,名噪邑中,丙戌(1826 年)列诸生。

陈于逵曾七次参加科考,每科成绩虽列高等,终不中,于是,在家设馆教授。治学严谨,执教有方,生业均优,远近慕名而至者众,皆善导,阅数年,川、黔中游庠食饩者有二十多人。

陈于逵居恒孝友,礼义而自处。性豪爽,乐于为他人决疑解难,远近有惑者皆往求之,来者均乐从其言。同时,还出资建神庙,设义渡,修道路,兴市场等公益事,为百姓称颂。

四十岁,营建宅舍于德庄,逾六年,即道光己酉(1849 年 ) 祖坟前的秋桂树突然在春天开花,人皆称瑞。时贵州督学使翁同书以其祥瑞并制序赠联,文士多趋,瑞颂一时,留题纪瑞诗文颇多,得存两世诗合册。

也就在这一年冬,陈于逵终于登选拔贡,并遴选州判,分署直隶州分州知州(正五品)。

陈于逵北上京城署任,在京,有缘会萃名士,遗赠良多。

知州任满回籍,受聘怀阳书院讲席。而这时,适逢号军起义,火延及仁怀。陈于连以 " 食气于朝延,唯一死以报国 " 的信念,即与举人韩文开、贡生卢治安、学正熊翼南、副贡汪克宪、贡生孟洁等联合理办团练,以对抗起义军。

在陈于逵家乡中华嘴,有一个叫唐兴和的人,响应号军,率众起义,即以云安白云寨、长岗大屯寨为据点,打击官府,杀恶济贫。中华嘴亦有不少人参加了号军。陈于逵办理团练,自然有损号军家属,于是激怒了唐兴和。

同治三年(1864 年)七月十四日,唐兴和率号军回中华嘴找陈于逵寻仇。

陈于逵与唐兴和大战于中华嘴,最后陈于逵力竭被擒,陈于逵团练死亡九十多人。

唐兴和将陈于逵执于五马云安的小屯寺。唐兴和逼他投降,陈于逵始终不屈。唐兴和又千方百计地诱其作降书,陈于逵亦不答应,并且痛骂愈甚。唐兴和大怒,令杀之。号军将陈于逵执于小屯寺母猪塘,令跪,陈于逵大呼曰:" 吾膝岂跪毛贼耶。" 号军怒,将其杀于母猪塘杨姓田内,并肢解其尸。

陈于逵妻向氏,往寻夫,至中途闻耗,遂自杀而亡。

时有竹枝词云:" 湘云作古石樵亡,惹得宾儒骂贼狂,何六澄斋尸已腐,子仪碧血染沙场。"" 子仪碧血染沙场 ",即言陈于逵慷慨之事。

陈于逵殉职之后,贵州督学使黎培敬题请优抚。同治十三年 ( 1874 年)十一月初十日钦令奉批 " 照所请 "。又经贵州巡抚岑毓英查明咨复,于光绪六年 ( 1880 年 ) 十月二十四日奉旨 " 从优加赠都察院经历衔,照四品阵亡例,给云骑尉职袭,完时以恩骑尉世袭罔替 "。《续遵义府志》传讹为 " 陈以观 "。陈以观,是其子。

陈于逵墓于茅台镇太坪村。修墓时有贵州督学使翁同书,前叙永厅同知李凤翰,仁怀县知县洪用勤、汪丽金,仁怀县儒学杨大镛,以及地方名土卢郁萱、孟大受等人撰写了联、铭、赞词等。该墓现为仁怀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于逵一生著述颇多,可惜皆为散失,仅存《王府周儒人墓志》一篇。

王府周儒人墓志

孺人,蜀之威远周氏,其外家在蜀为望族,同里王桢公自幼客蜀,煮海为业,奚囊方富。嘉庆十年,孺人归公,公于携家返里,置千金产业,乐享田园,生子一女五,不幸公弃世,儒人撑持家政,有条有理,颇为里中所钦服。和丸教子,其于海帆先生,读书知大义,虽学未成,广交豪杰,与子为至好,予友熊奉先尝馆其家数载,及得备悉孺夫人之贤,而海帆先生承欢色养,奉志愉颜,孺人始克享大寿,获贤名,真可女箴之训也。今岁暮弃养,其子海帆石椁落成,问序于余。余嘉海帆之孝而钦,儒人之贤爱乐,为之序,以记其事,即用。

直隶分卅通家姪陈于逵顿首拜撰

岁贡 陈大常

陈大常(1776-?),字笃庵,仁怀县茅台中华嘴德庄人,拔贡陈于逵之父。岁进士,例赠修职郎。

陈大常一生苦读不辍,学业均优,乙丑(1805 年)获庠生,戊寅(1818 年)廪食饩,至 1841 年始选岁进士,时年六十有五。

陈大常尊崇孔孟之道,课读之余,不恶其耕,田桑家业兼备,家殷实。精心海育儿女,诲曰:" 吾以潦倒名场,今是古稀人,仍然壮。不已。" 子三,皆成才,长子于时,1803 年获秀才,早逝而未再获;子于逵,获拔贡,遴选州判;三子于书,1845 年获取生员后,曾五战棘围,虽未获,其诚可见。女五,皆德娴有嘉,一适鲁班山脚岁贡唐仕唐,外孙罗国铨,贡生,任职礼部,称礼部京官。一适鲁班庠生孟潢。一适鲁班观音贡生儒学正堂龚廷选之侄孙武生龚心田。一适郭有纶。一适李炜。满门吉庆,可谓 " 家有黄卷,门无白丁 "。

陈大常因获取功名较晚,无缘入仕,但热心公益,德惠桑梓,名遐四方,受人敬重,例赠修职郎。

道光二十九年 ( 1849 年),于逵、于书为父大常营建生营,有地方名士卢治安、郭中瑚、熊翼南、汪克宪等撰写联、铭。时任贵州提学使翁同书制序。

墓在茅台镇中华德庄,为石院墓,由围墙,封土堆,墓坊,石凳,石桅桩组成,占地面积 120 平方米。墓坊三门三楼,石刻技艺精湛,构建古朴曲雅,志、铭、题记等内容丰富,书法真、草、隶、篆皆备。是宝贵的文化遗产,2005 年 6 月 10 日列为仁怀市文物保护单位。

云骑尉 陈以观

陈以观(1833.6.25-1887.12.4),仁怀县茅台中华嘴德庄人,拔贡、州判、加赠都察院经历衔陈于逵之子。世袭云骑尉。

陈以观自幼人学,受业于罗仕唐先生门下。罗仕唐是岁贡,又是陈以观姑祖父,见其聪颖,厚爱之,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颇用功,品学兼优。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参加黄大人主考的县试,取得县学第一名。一时,一门祖孙三人均人黉宫,荣耀地方,人皆称颂。乙卯年(1856 年)补廪膳生员,候院应试,至光绪七年(1881 年),受父荫德,给袭云骑尉职(四品武职),享受紫袍金顶。

陈以观袭职之后,不谋仕途,隐居村里,设学校,指点教规,传授孔训,以启迪村童之蒙,树村野文明之风。

陈以观一生不忘朝廷给予的袭职,自恨上未事君,下未抚民,空受袭爰,虚度光阴,其忠贞之心可嘉。

陈以观深明大义,其父陈于逵殉职时,其母亦殉难,便逃到四川凤竹山的一个石洞中躲藏幸存。陈以观回籍后,呈请复仇,后经业师唐兆芝等人说合,终与唐姓释解纷争,宽厚仁恕之心可鉴,使地方安请,世人称贤。

陈以观之子希龄。陈希龄(1856 — 1894),字舆庚,号寿彭,郡庠,世袭恩骑尉,享受紫袍金顶。

陈希龄之子,世愉、世恒、世忻。陈世忻(1892.1.2-1971.11.1),号国安,时已停科考,教书为业,曾任乡长之职。

陈世忻生德升、德文。陈世恒生德枢。

陈德文(1928.12.30 —), 终生教育。生肇辉(陈果)、肇明。陈德升生肇刚。陈德枢生肇祥。

来源:酱香仁怀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