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杨 记者 宋体佳)上世纪七十年代,常州武进的城湾山还只是一片荒山,此后近 50 年间,蒋伟文一家三代人接力造林护林,一片 4000 多亩的松树林拔地而起,不仅改变了荒山的旧面貌,也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如今,郁郁葱葱的城湾山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3 月 6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常州司法局采访获悉,为了能守好这片山林,53 岁的蒋伟文除了日常对林区的看守管护外,还自学法律知识,成了一名法律明白人,在村民和游客间宣讲森林防火常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蒋伟文
荒山种出 4000 多亩松树林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外出踏青的人也越来越多。最近这段时间,在位于太湖边上的城湾山景区停车场,一位身着 " 法律明白人 " 红马甲的中年人格外显眼,他不断提醒游客," 注意山林防火,注意自身安全!"" 禁带火种入山,守护绿色家园!" 他叫蒋伟文,今年 53 岁,在城湾山造林护林已有 33 个年头。每次进山,蒋伟文都习惯把入口处写着 " 森林防火 人人有责 " 的提示牌擦拭干净,然后踏上新一天的巡山路。进山要过两道门,行约半里地,就到了护林人山上的简易房。
" 从 1976 年起,我爷爷蒋阿林带头扛起铁镐,用 1 年左右的时间栽下 1008 亩杉木,光是植树塘就挖了 3 万多个。" 蒋伟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的爷爷蒋阿林曾是当地村支书,后调任乡镇企业负责林业方面工作。1976 年,为响应上级号召,蒋阿林开始在城湾山植树造林。" 我小的时候,每到周末,爷爷就带着我上山植树,一干就是半天。爷爷上工比村民早,收工比村民晚,垦荒、种树总是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蒋伟文回忆,爷爷工作起来非常认真,还曾被评选为省劳模。爷爷的 " 执拗 " 不但让荒芜的城湾山逐渐有了绿色,也坚定了蒋家人改造荒山的决心。
1983 年,叔叔蒋光杰从部队退伍回家,他并没有像当地很多村民那样冲入 " 苏南模式 " 的狂飙浪潮,而是选择和蒋阿林一样,起早贪黑忙碌在荒凉的山坳里种树。" 当年山里不通电,点的是煤油灯,巡山只能靠步行,走一圈山路就要半天时间。夏天晒脱皮,骤雨无处躲,野蜂成群飞出来,往衣服里钻,蜇得人满地打滚。" 蒋伟文介绍,在爷爷和叔叔两代人的努力下,4000 多亩松树林逐渐成型,城湾山也一改荒山旧貌。
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
山上的树越种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的松树要耗费很大的管护精力,看到爷爷和叔叔两人忙得不可开交,20 岁那一年,目睹荒山变绿的蒋伟文主动要求参与到长辈们植树造林的工作中。据了解,护林员收入微薄,工作单调枯燥,但蒋伟文对这片大山有感情。山上,有长辈们亲手种下的一棵棵树木,山下,是他生长、居住了几十年的城湾村," 守护这片大山,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 爷爷去世以后,就是我和叔叔两个人做。" 蒋伟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护林员的收入微薄,到如今每月也只有 1000 元,很难维持生活开支。为了把守好爷爷留下的大山,蒋伟文和叔叔一边守山护林,一边种植果树补贴家用。蒋伟文介绍,守山护林除了要对抗日复一日的琐碎劳碌外,最令人开心的就看着荒山一寸寸变绿,松树林一天天长大。也正是在蒋家三代人的坚持之下,城湾山从过去的荒山成了松风阵阵的旅游景点。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蒋家守护的山林成了当地山村的核心资源。随着一个个旅游项目的落地开发,游客越来越多,随之增长的是当地村民的收入,当初的穷山沟也变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旅游景区。
扑救山火三件衣服被烧穿
" 护林主要的还是防火,尤其是春天的午后,特别后面的清明时节。我经历过三次火灾,差点丢了性命。" 蒋伟文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种下的松树已经蔚然成林,树下堆积的干松针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 一点火星很容易着火,风一吹,追都追不上。" 2000 年前后,城湾山发生火灾,蒋伟文第一时间冲入火海扑救。由于火势太大,等市里消防队赶到时,蒋伟文的后背已经烧着了,但忙于救火的他根本就没发现。" 消防对冲进来就对我后背扑打,我吓一跳,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我衣服烧着了。" 蒋伟文回忆,等大火被扑灭后才发现,身上穿的三件衣服都被烧穿了,后背也烧伤了一片。
自学法律向游客普法
" 青山变金山,法治是靠山。" 蒋伟文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随着法治宣传教育的不断拓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很少有人私闯林区、乱丢火种,盗伐林木、盗猎野生动物等违法案件也逐年下降,几近绝迹。2002 年,自学法律的蒋伟文开始义务普法;2008 年,蒋伟文成为常州市普法志愿队伍的一员;2021 年,蒋伟文又加入了城湾村 " 法律明白人 " 队伍。十多年来,蒋伟文注重生态文明法治宣传,累计发放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普法宣传材料 2000 余份,参加普法讲座 20 余场,让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理念深入人心。
" 满山青翠披绿处,回眸白了少年头。矢志守林三代人,相继接力献初心。" 在城湾村村史馆,村党总支副书记、网格长高俊立介绍,蒋氏三代不忘初心造林护林的事迹不仅成为几代城湾人学习的标杆,还孕育出以 " 爱心、团结、奉献 " 为核心内容的 " 松果精神 "。现在村里建造了 " 松果 " 援法议事亭,成立了 " 松果 " 志愿服务队、" 松果 " 法律明白人队伍,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