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 2400 余年,青铜编钟依然清脆悦耳,震撼人心!近日,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 传统器乐数字化 " 项目完成对曾侯乙编钟 1:1 复制件的音源采集," 古代乐器之王 " 在数字世界中被 " 敲响 ",音源有望永久保存。
据了解, " 传统器乐数字化 " 项目是落实文化和旅游部《" 十四五 "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采用 " 互联网 + 中华文明 " 方式,实施的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该项目聚焦文物级民族乐器和珍贵乐音展开数字化保存和活化,重点将数字化存储中国珍贵传统器乐的乐音、乐谱,在音色采集保存、古乐谱研究等方面展开保护和科普工作。
1978 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被称为古代 " 乐器之王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达 5 吨,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整套编钟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为湖北省博物馆的 " 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还有 " 一钟双音 " 的特点,即一个钟能够演奏两种不同的乐音,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音乐成就。自 1978 年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珍贵的原件一共只奏响过 3 次。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截至目前共制作了 6 套复制件,每套复制件都非常珍贵,为了准确还原曾侯乙编钟宽广的音域、复杂繁多的音色,以及 " 一钟双音 " 的特点," 传统器乐数字化 " 项目录音团队与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合作,高标准、高精度采集录制,最终采集制作了完整的编钟音源,包括 64 个钟体正击和侧击位,总计 613 条有效单音音源。这是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面世以来首次对其进行系统化、高精度的数字采样和还原,通过数字化保存让千年古乐重获新生。
一审丨编辑 王璇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来源丨人民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