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03-0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词与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酒是宋词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无论是宋词的大家,如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还是为数众多的一般词作家,在他们的词作中都要写到酒,写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活动,都常常要以酒为线索或中心,去展开词章的内容,开拓词作的意境。不难想象,宋词中要是缺少了酒,词人的想象力、词作的表现空间,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词的色彩也将会黯淡许多。

受宋词取材范围的影响,宋代写饮酒题材的词在内容上主要集中表现词人个人的生活,以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种种情感。不但婉约派词人的作品是这样,豪放派词人的作品也是这样。苏轼的《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这首咏酒词所写的内容是,词人自我对个人前程的思考与对亲情的牵眷。他的《望江南》 (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 这首咏酒词又通过写酒来发泄自己思乡及仕途不得志的苦闷。一向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他的咏酒词也大体上如此。他的《丑奴儿近》 (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 ) 这首咏酒词写的是饮酒、赏景的内容,表现了词人自我特定环境下的悠然闲适的情绪。《鹧鸪天》 ( 陌上柔桑破嫩芽 ) 又写的是自己对农村景致的热爱,抒发了词人自我不怕风吹雨打,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统观宋代咏酒词的词作,除个别词作涉及到个人范围之外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外,绝大多数词作都是写与词人个人有关的生活内容。这一特点与唐代咏酒诗的内容特点便有很大的差异。唐代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其中那些反映忧国忧民重大内容的诗歌在咏酒诗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像杜甫的 "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 ( 《同诸公登慈恩塔寺》 ) 就抒写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忧虑。白居易的 "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 ( 《轻肥》 ) 抒发了对权豪不顾人民死活行为的愤慨之情。这类内容在宋代的咏酒词中是绝少读到的。

宋的咏酒词所反映的内容更集中了,而且更生活化、个性化了。柳永的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 《鹤冲天》 ) 词句对词人自我饮酒时的神态、心理活动与动作,都做了与词人的身份、处境非常吻合的个性化表现。辛弃疾的 "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 《西江月》 ) 写醉后与松树的令人捧腹的醉话,其中也有惟妙惟肖的心理与动作的描写,整个词作具备了故事的情节,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戴复古的 " 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 " ( 《洞仙歌》 ) 真切地再现了宋代酒肆的生活画面。像这种充满生活化、个性化内容的细腻的生活场景个人的活动的内容,只有在宋的咏酒词中才能读到。

在宋代的咏酒词中,有一种特别有趣的现象,即词人们经常写到 " 酒醒 " 这一内容 :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

"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晏殊《踏莎行》 )

"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 晏几道《蝶恋花》 )

" 酒醒却咨磋。" ( 苏轼《望江南》 )

"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 秦观《虞美人》 )

"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 辛弃疾《丑奴儿近》 )

"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 杨炎正《水调歌头》 )

宋咏酒词中写 " 酒醒 " 的内容,其作用其实是延长了表现人们饮酒活动的时空范围,也延长了词的人物围绕着酒而产生的情感发展、变化的时空范围。在这段被延长的时、空当中,词人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去表现人们醉时醒时两种状态下情感的反差,也可以细致入微地去反映人们情感复杂变化的过程。这无疑为更加个性化地去刻画词中人物的形象,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宋词在表现手段上一向有 " 刷色 " 之说,即词作通过对人物、环境的色彩表现,来增加词作视觉上的色彩形象。借用 " 刷色 " 一词,我们也可以说,宋代咏酒词对环境的铺排、渲染,为词中的酒及人们饮酒活动刷了色。与唐的咏酒诗相比,宋代咏酒词在艺术手法上的明显特点是,它极善于用细腻、多彩的环境描写来渲染饮酒的氛围,衬托饮酒者的神态、形貌和心理。咏酒词中的环境多为自然环境。李清照的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醉花阴》 ) 和 " 不可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 《鹧鸪天》 ) 尹洙的 " 不用移舟酌酒,自有青山绿水 "; ( 《水调歌头》 ) 辛弃疾的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 《鹧鸪天》 ) 都是用花香遍地、青山绿水等美好的自然景色来抒写饮酒者的好心情。陆游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却用美好的春天景色去反衬词人自我极其伤感情绪。晏殊的 "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 《踏莎行》 ) 和杨炎正 " 把酒对斜阳,无语问西风 " ( 《水调歌头》 ) 又不约而同地用朦胧凄清、没落萧条的景色,去表现词人幽微迷茫的心境。

咏酒词除用自然环境烘托之外,词人也用各种社会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细节去衬托饮酒者,反映他们的思想情感。柳永的 "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 ( 《雨霖铃》 ) 就用 " 兰舟催发 " 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去表现词人留客不能,无心饮酒的愁绪。晏几道的 "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 ( 《阮郎归》 ) 又用家庭凄冷的生活环境去表现酒入愁肠时的孤苦之感。晏几道的 " 溅酒滴残歌扇字 ", ( 《洗溪沙》 ) 和 "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 ( 《蝶恋花》 ) 抓住的是饮酒人的某个生活中细节,在对这些细节作真切描写的过程中,表现了词中人物或凄凉之感,或悠意纵饮之情。

宋代咏酒词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较大的特色是:词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词句中飞动着浪漫主义的神韵。咏酒词中除了像苏轼的 " 把酒问青天 " ( 《水调歌头》 ) 和 " 对酒卷帘邀明月 " ( 《少年游》 ) 是化用了唐代李白的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和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的诗句意境之外,其它神思飞扬,想象十分奇特,词句极其瑰丽的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词作,皆是宋代词人的创造。例如秦观的 "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 ( 《蝶恋花》 ) ,范成大的 "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 ( 《水调歌头》 ) ;辛弃疾的 "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 ( 《太常引》 ) ,这些词句有的写与自然物或神话中的事物对话,有的把天像比作酒具,所采用的皆为比拟的手法。辛弃疾的 "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 " ( 《粉蝶儿》 ) 又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酒之多,以衬托出词人自我愁绪之大。宋咏酒词中所采用的浪漫主义的笔法,是唐饮酒诗中所不多见的。唐饮酒诗的作者中,除李白的作品浪漫主义的笔法较为突出之外,其它人的饮酒诗都比不上宋咏酒词的风格这般浪漫。

来源:酱香仁怀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