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余进文正在工作武一力摄
中新网武汉 3 月 8 日电 题:5 万张免费婚纱照 定格 " 不老的爱情故事 "
作者 武一力
" 爷爷奶奶,靠近点,笑一笑!" 阳春三月,在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的一个小院里,80 岁的孙太炎和赵巧枝有了人生中第一张婚纱照。照片中,孙太炎轻拥身穿一袭红裙的老伴,笑得格外灿烂。
图为 " 圆梦计划 " 成员为老人拍摄的婚纱照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婚纱照的 " 摄影师 " 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余进文是 " 圆梦计划 " 创始人。几年前,他的爷爷去世,家人四处翻找,却找不到一张合适的照片用作遗像。余进文意识到,许多农村老人很少有机会拍照,更别说婚纱照。2015 年,余进文招募 15 名学生,组建起 " 圆梦计划 " 团队,为老人圆 " 婚纱梦 "。
图为 " 圆梦计划 " 化妆组成员为老人化妆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起初," 圆梦计划 " 面临重重困难,队员们大多不懂摄影和妆造,余进文便想办法邀请有经验的学生为队员培训;活动经费不足,队员们便在毕业季组织 " 跳蚤市场 ",低价出售闲置物品。
图为 " 圆梦计划 " 成员与拍摄对象沟通拍摄事项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团队渐渐成熟起来,队员分为不同组别,化妆组负责妆容造型,文案组负责记录爱情故事,道具组负责布景打光。每年暑假,大家自备摄影器材和服装道具,前往农村、社区、敬老院为老年夫妻补拍婚纱照,再将照片洗印、装裱后赠予老人。即使晒黑了、被蚊虫咬了,从没有人抱怨。
图为 " 圆梦计划 " 成员为老人拍婚纱照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2020 年 7 月,在 " 圆梦计划 " 成员高杏雨和伙伴们前往宜昌市秭归县进行拍摄。拍摄对象商奶奶和老伴过去生活条件有限,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拍套婚纱照。如今,商奶奶确诊癌症晚期,头发因化疗变得稀疏。高杏雨为她编了麻花辫,抹上唇膏和腮红,换了身中式秀禾服,一瞬间仿佛重返青春。" 商奶奶收到照片后流下眼泪,她把照片摆在床头柜上,希望它能给爷爷留个念想。" 高杏雨说。
图为 " 圆梦计划 " 成员为老人拍婚纱照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在 " 圆梦计划 " 成员王辰羽格看来,每一张婚纱照的背后,都是一段 " 不老的爱情故事 "。2022 年,她前往石家庄拍摄婚纱照。20 世纪 60 年代,照片主人公任金玉还是一名黑龙江的铁道兵,几个月一封的家书,是这对新婚夫妻唯一的交流方式。多年来,妻子的不离不弃、默默陪伴,成为他在异乡工作的精神动力。夫妇二人已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照片中,任金玉再次换上军装,举起右手向穿着婚纱的妻子敬礼,俩人对视而笑的画面,被永远定格在照片里。
图为 " 圆梦计划 " 成员为老人拍婚纱照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 很多年轻人都说‘不相信爱情’,通过给老人补拍婚纱照,我的爱情观改变了。他们让我看到爱,也相信爱。" 王辰羽格表示。
" 圆梦计划 " 团队成立近 9 年来,成员已增至 400 余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 30 个城市,为 650 余对老人免费拍摄婚纱照 5 万余张,举办了 5 场婚纱摄影展,记录汇编了近千位老人的爱情故事。
图为 " 圆梦计划 " 成员为老人拍婚纱照 " 圆梦计划 " 公益实践团队供图
" 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团队,一些学长学姐毕业离校后,成了‘团队顾问’,向新人传授经验。大家心中有个共同的目标:帮助更多老人弥补青春的遗憾。" 余进文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