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3-09
郑翔:唯一不变的是坚守初心服务群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 文 / 摄)" 刘老,最近身体怎么样,食堂的饭菜还合胃口啊?" 在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小区中心广场东侧,有一座漂亮的老年公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一有空就会到这里看望入住的老人。这曾是一座三星级宾馆,2011 年 , 郑翔在这里办起了扬州第一家社区养老机构。

△社区率先在扬州办起扬州第一家社区托老所

办起扬州第一家社区托老机构

" 当时这家宾馆经营不景气,而且在小区里存在扰民问题,后来居民们一合计,觉得变成老年公寓蛮合适的。" 郑翔告诉记者,文昌花园社区里老年人多,仅空巢老人就有 170 多位,养老成了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今年 83 岁的刘家宝是第一个入住老年公寓的,这一住就住了 12 年。刘家宝曾是扬州汽校的教练,家并不住在文昌花园社区,退休后住在汤汪农村,老伴去世后,加上老家拆迁,他就选择租房居住。随着身体慢慢变差,刘家宝就考虑选择养老机构。" 我这个人比较挑剔,基本上把当时扬州的养老机构都看了一个遍。" 最终刘家宝选择入住文昌花园老年公寓," 公寓就在小区中央,出门就是小区,旁边还有公园、幼儿园,就像住在家里一样。"

老年公寓办起来容易,办下去难,由于缺少人手,郑翔一有空就到老年公寓来 " 搭把手 ",护理、打扫这些工作郑翔都干过。2013 年,社区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相结合,打造了 " 四位一体 " 的为老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将居家养老延伸到半托养老和全托养老。如今,10 大类 50 多项无偿和低偿服务,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8 名持健康、上岗双证的专业服务人员 24 小时服务,35 家社会组织不定期开展活动。此外,还安排理疗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定期提供专业服务。" 现在公寓已经住满了,还有不少老人在预约。"

居民的事情她都放在心坎上

" 郑书记是有心人,总是把事办在我们心坎上。" 社区居民高凤民讲了一件事。今年,文康苑小区推进垃圾分类,率先完成 " 撤桶并点 ",设置了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文康苑是老小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设置投放箱是好事,但距离远、不方便,很多老人犯了难。郑翔科学分析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把电动三轮车改造成 " 流动垃圾车 ",组建 "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 ",每天定时定点行驶在小区内,将居民分类好的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并运至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2022 年 9 月," 流动垃圾车 " 上路,成了社区一道风景。

群租房安全隐患排查、违章搭建整治、停车位合理施划 …… 这些事情,"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 ",群众头疼,社区头大。2020 年 5 月,郑翔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拓展 " 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 " 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 红色网格 ",把消防、城管、公安、律师等请进网格,形成 " 党建引领、一网统筹、全域覆盖 " 格局,以 " 网格 + 各类服务 " 破解各种 " 疑难杂症 "。

△为学龄前儿童提供 " 家门口的日托班 " 服务

2022 年,郑翔在扬州两会期间提出的 " 关于 0-3 岁托育政策扶持的建议 ",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之一。她联合社会组织打造文昌花园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为学龄前儿童提供 " 家门口的日托班 " 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的烦心事。同事王婷感慨:" 郑书记想干事、会干事,总能干成事。她干的事情,都是社区需要的,群众喜欢的。"

本打算过渡没想到深深爱上社区

一件伟大的事情,总有一个微小的开始。郑翔大学时的专业是机械,毕业后在广陵区开关厂做一名技工,由于业务拔尖,她很快被调到了生产科,并担任科长。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企业改制,大批职工下岗,作为生产科长的郑翔虽然被厂里留用,但几乎无事可做。那时,风华正茂的郑翔一心想要创业,后来在家人的建议下,到社区工作。原本只是打算做个过渡,没想到她竟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

2002 年 9 月,她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扬州市广陵区文峰街道宝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 社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做好了千家万户的事,也就做好了社区的事。" 三年间,郑翔积极主动作为,引进 " 居家养老 ",打造 " 爱心社区 ",原先不起眼的 " 宝塔 " 成了崭露头角的 " 灯塔 "。

2005 年,广陵区成立文昌花园社区。这是扬州市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地处城市东郊,占地 1.28 平方公里,集中着 3750 多户拆迁安置家庭,困难家庭多,矛盾纠纷多,不文明现象多,一度有 " 地偏人杂是非多 " 说法。组织上思来想去,决定把这个 " 烫手山芋 " 交给郑翔。

消息传开,亲友圈炸开了锅。有人善意提醒,有人好心相劝。而郑翔却想得很简单,她表示:" 党的人,要听党的话。面对组织信任,有什么理由推三阻四?面对群众需要,有什么理由挑肥拣瘦?" 此后,郑翔成了每天穿越大半个扬州城的人。

△针对文昌花园小区东北角健身广场改造,召开听证会听取居民意见 社区供图

"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郑翔开始深入千家万户。居民白天没人,那就摸黑上门;平时忙于工作,那就周末拜访 …… 一年多时间,她跑遍了社区,写下了 10 多万字户情资料。有的家庭,去的次数多了,感情也处出来了。退休职工徐树华,自己体弱多病,儿子瘫痪在床,老伴去世后她一度处于悲痛中不能自拔。郑翔得知后,常去她家,一起聊聊天,帮着干干活,每次徐树华都激动得泪流满面,拉着郑翔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就抓什么、干什么。这些年来,小到劝导儿女尽孝,大到改善社区环境,只要居民需要,不分分内分外。每件事都认认真真,生怕一件没有做好,伤了群众的心,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郑翔总是说," 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能被群众需要就是我们的本事。做社区工作,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相关标签

养老 扬州 文昌 垃圾分类 公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