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3 年 3 月 9 日是第 18 个 " 世界肾脏日 ",主题为 "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 "。目前,全球有肾脏病患者 8.5 亿,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其致残致死率排在所有慢性病之首。世界肾脏日前夕,广东省人民医院肾脏病专家团队呼吁,要避免可引发肾脏病的高危行为,高危人群更要积极防范。
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是肾脏病防治的新挑战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肾脏病患者 8.5 亿,预测到 2040 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 10.8%,患病人数超过 1 亿。广东省的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更是达到 12.1% 之多!很多人觉得遥远的慢性肾脏病,可能就发生在自己以及身边的家人、朋友身上。
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亚太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教授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肾脏健康的关注,一是要减少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二是尽可能地保护肾功能;三是一旦肾脏有损害,就要注意避免加重肾损伤;四是如果得了尿毒症,该怎样治疗、减少并发症,让病人活得更长、更好、更有质量。目前,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老龄人群的增多,是肾脏病防治的新挑战。
▲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主席、亚太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教授
提防伤肾行为:缺水、大量吃药、血糖血压长期控制不佳
许多情况下,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非常关键。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治疗效。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叶智明指出,肾脏病是 " 沉默的杀手 ",临床表现不明显,较常见的几个症状如眼睑、下肢水肿,尿里的泡泡持续增多,这些都可能是肾脏病早期的一些征象。其他如高血压病人既往用药量突然不足以控制当前血压,或每天小便量比以前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发生或加重的征象。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叶智明
肾脏病的高危人群更是要防病。有肾脏病家族史,或患过肾脏病,或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险因素的,要特别关注。
此外,还要防止突发风险意外导致的肾脏损伤。尤其是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在食物、药物的使用上要特别注意,要避免由于食物、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意外的肾脏损伤。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发烧了,在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情况下,大量地使用退烧药,导致大量出汗脱水,使身体的水分尤其肾脏的灌注不够,可导致肾脏功能一过性的损伤。吃止痛药也要注意,例如有的老人有关节痛、痛风,长期吃止痛药,也可导致肾脏不可逆的损伤。降压药吃多了,血压降得过低了,也会伤肾;血糖、血压控制不好,也会损伤肾脏。" 很多病人以为吃了降糖药、降压药就可以了,根本不关注吃药以后是否达到了目标值,或是没有评估治疗效果。实际上,使用降糖、降压药期间要定期找医生进行监测,或自己居家监测,看是否达到了医生制定的目标值,这非常重要。"
首创 " 智慧腹透 ",将推广至全国更多地区
叶智明介绍,患者一旦确诊了尿毒症,透析或肾脏移植是两条路。透析有两种方式,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大多数的病人这两种方式都是适合使用的应用的。血液透析把血引出来到透析机,滤干净了以后再回输体内,需要在医院进行,一周 2~3 次,每次 4 个小时;腹膜透析是通过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把毒素清除出去,需要使用腹透机,居家进行即可,每天都得做,一般一天换液 3~4 次。" 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一般综合病人与医院之间的距离远近、操作能力、患者意愿、通勤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方法。
以前,腹膜透析病人最担心是居家腹透,医护不在身边。两年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建成了全球首个智慧腹膜透析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腹透病人在家、在边远基层,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大医院同质化的治疗和服务,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距离拉近了,更好地沟通,及时指导病人,解除病人的担忧和焦虑。智慧腹膜透析中心还有提前预警的功能。其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警,让医护能提前介入、干预,起到 " 治未病 " 的作用,患者透析就更安全,并发症更少。
如今,该模式已向全国推广,在广东佛山、四川等地正顺利开展。余学清表示,下一步,智慧腹膜透析中心还会扩大和增加在全国各地培训中心的范围和数量,积累更多 " 中国经验 ",推广至全世界,将惠及更多患者。
Tips:每年做一次尿常规,有助早发现肾脏病
一般来讲,40 岁开始就应该每年做一次尿常规检测。如果有肾脏病家族史,或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则除了做普通的尿常规外,还要做尿蛋白排出量的定量检测,以便能够早期检出肾脏病。慢性肾脏病若能早期检出,是可以逆转的。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