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9 日下午,记者从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 "2022 年全市能源经济运行情况 " 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 年,我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将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 " 储能之都 ",拉伸增厚 " 泰山锂谷 " 产业链条,发展光伏 + 装备制造产业。预计 2023 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 450 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将达 65 亿千瓦时以上。
去年以来,市能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 " 登高望远、奋力争先 " 总要求,坚决扛牢能源安全和发展责任,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22 年全市能源供应更加充足稳定。2022 年,全市煤炭产量 711 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 31.7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70.7 亿元,利润 8.7 亿元,税收 7.6 亿元。全社会用电量 261.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8%,居全省第一位。电力总装机 798.8 万千瓦;长输天然气管道来气量 8.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20.9%。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145 亿元,同比增长 74%;税收 7 亿元,同比增长 48%;利润 21 亿元,同比增长 220%。3 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 13 个重点产业链第 1 位。
新闻发布会上,市能源局相关负责同志就当前全市能源形势及 2023 年预期目标、2023 年我市在能源供应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成效等问题答记者问。2023 年,全市能源供应形势预期平稳。煤炭行业,综合考虑电力、天然气、新能源等占比持续增加,煤炭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电煤中长协合同覆盖、履约监管趋严等因素,可能造成煤炭价格回落。电力行业,统筹省内电力供应及 " 外电入鲁 " 情况,我省电网度夏、度冬负荷午高峰期间,电力供需总体保持平衡;晚高峰电力供应能力相对不足,存在短时供电缺口。油气行业,全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预测 2023 年全市天然气需求量将达 10 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产业,预计 2023 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 450 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将达 65 亿千瓦时以上。
据了解,今年,市能源局将以保障全市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目标,坚持煤炭稳生产、电力稳运行、油气稳供应,建强供应链,织密保障网,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在煤炭行业方面,将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法治化、教育培训 " 四大提升行动 "。在电力行业方面,将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 59 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在油气行业方面,将督促各长输油气管道企业落实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加大管道巡护检查力度,确保管道平稳运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着力打造千万千瓦级 " 储能之都 ",加快建设泰安二期抽水蓄能工程,争取良庄 10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规划;推动中能建、中电建、中储国能 4 个总装机 120 万千瓦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工程和 10 亿立方的鲁银储气项目加快建设;推进鲁西煤炭储配基地、国家能源石横发电厂电化学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拉伸增厚 " 泰山锂谷 " 产业链条,将推动瑞福锂业电池级纳米硫化锂、伊塞迩锂盐富锂溶液等项目落地,加快华劲正极材料回收修复、君乐益 3 万吨 / 年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航天锂电等项目建设,推动圣阳股份年产 4GWh 圆柱锂电池等项目尽快运行投产,力争 2023 年锂电产业营收突破 100 亿元。发展光伏 + 装备制造产业,将推动晶优 3GW 光伏组件全面达产,皇氏 10GW 光伏电池、圣阳新能源蓄能电池等一批优质项目尽快落地,推进新泰华能制氢、氢澜氢燃料发动机、中科润谷 " 氢进万家 " 等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玉 编辑 朱冰 审核 王天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