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9 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及《关于支持全省肉牛产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解读新闻发布会。省肉牛办主任、省畜牧业管理局局长张国华介绍:实施 " 秸秆变肉 " 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 " 一主六双 " 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的必然要求,是构筑吉林农业发展新优势、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途径。
" 四个蹄子 " 追赶 " 四个轮子 " 成为全省广泛共识
工程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在《牛十条》《牛意见》等政策措施强力拉动下,全省肉牛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个蹄子 " 追赶 " 四个轮子 " 成为全省广泛共识。
肉牛养殖业增速 " 领跑全国 "。2022 年,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 652.6 万头,同比增长 12.4%,增速位居东北三省第一位,位居全国前列。
肉牛大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全省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 209 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 175 个,增长 5.1 倍;万头以上牛场 21 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 17 个,增长 4.3 倍。其中:竣工项目 62 个,肉牛饲养量 19 万头;在建项目 107 个,边建边养牛 4.74 万头;谋划项目 40 个,设计饲养能力 59.38 万头;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项目 11 个,新增产能 103.5 万头。全省通过国家审核入库肉牛专项债项目 47 个,资金需求 209.93 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 29 个,发行债券 77.91 亿元,利用债券资金 51.79 亿元,占 66.5%。
肉牛产业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同步启动中东西 3 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19 个县(市、区)共谋划项目 32 个,其中开工建设 10 个,完成投资 3.6 亿元。全省肉牛存栏 500 头以上的养殖大村达到 2238 个。在 " 吉牛云 " 大数据平台备案的肉牛养殖场(户)由 2021 年 7 月的 29.06 万户增加到 33.1 万户。全省肉牛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7.6%。
肉牛良种繁育水平全国领先。筹划组建了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全省国家级种公牛站 5 个,年产冻精 1075.6 万剂,销售冻精 918.78 万剂,同比分别增长 28.3% 和 14.6%,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 4 个。3 家企业入选 " 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占全国 7 家企业的 42.9%,位居全国第一位。
融资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肉牛贷款余额达到 245.45 亿元,同比增长 100.4%。其中活体抵押贷款累放金额 65.24 亿元,同比增长 196%。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 115.77 万头,同比增长 56.34%。保险覆盖面达到 29.56%,同比提高 13.56 个百分点。" 政银保担 " 联动支牧联盟被评为全国金融支农实践 " 十大典型案例 "。
" 吉牛 " 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印发了《" 吉牛 " 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培育品牌 15 个,其中获得省级以上认定 11 个。皓月品牌专卖店在全国达到 7000 家以上," 两岁半吉牛肉铺 "5 家已开业;" 兄弟牛人 " 品牌鲜牛肉营销板块,年屠宰肉牛 4000 头左右;餐食新业态项目加快布局,东巴人新型城市央厨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即将启动,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秸秆变肉 " 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被国家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优秀项目。
到 2025 年,全省肉牛发展到 1000 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2500 亿元
一是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共分为发展成就和面临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重点政策与要素保障、实施保障等 5 部分内容。确立重点任务 10 项,规划到 2025 年,全省肉牛发展到 1000 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 2500 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 2400 万吨。
二是关于促进肉牛屠宰加工及产品市场营销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8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对在省内新建或扩大屠宰加工产能的企业,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 5000 万元的,最高按照 1 亿元给予实际贷款额度 1% 的贴息补助;对省内企业屠宰省内育肥牛,年屠宰检疫量新增 3000 头以上的,按每头 200 元给予奖励。
三是关于完善肉牛产业信贷服务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8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对产业化龙头企业、肉牛专项债项目、屠宰加工企业及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实行 " 一企一策 " 流动资金贷款,育肥牛贷款还款年限设定至 2-3 年,基础母牛贷款还款年限设定至 3-5 年。
四是关于完善肉牛政策性保险服务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7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建立肉牛保险评价机制,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管理水平,完善保前、保中、保后服务,市(州)、县(市)足额安排肉牛政策性保险配套资金,不断推进肉牛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量。
五是关于进一步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8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启动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构建吉林省肉牛大数据选种选配研发中心,对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生产的种牛享受进口牛补贴政策。
六是关于加强技术培训提升肉牛科学饲养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8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利用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对肉牛饲养员和繁殖员开展技术培训,支持中农吉牧、" 吉牛帮 " 等三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实用型技术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七是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和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9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建立防检监工作联动机制,推广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拓宽肉牛常见病临床诊疗服务渠道。
八是关于保障和规范肉牛养殖用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6 项政策措施,核心条款是:肉牛养殖设施占用一般耕地纳入年度耕地 " 进出平衡 " 总体方案;对已落实耕地 " 进出平衡 " 的肉牛养殖设施农业项目,不再收取土地复垦费。
下一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引领全省肉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转型
下一步,省肉牛办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市县政府,紧扣推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上规模上水平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引领全省肉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转型。
在扩量上,一依托现有养户多养实现扩量。全省现有 33 万个养殖主体可实现百万头增量目标。二依托增加新的养户实现扩量。从今年起,每个县都要制定整乡整村发展规划,力争再培育一批新的大村大户,实现养殖主体和饲养量 " 双增长 "。三依托扩大肉牛育肥规模实现扩量。鼓励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牵头建设和带动规模育肥场发展,减少省内公犊牛外流。四依托政策持续落实实现扩量。细化财政资金、专项债券、活体抵押、政策性保险等服务机制,力争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 770 万头。
在提质上,立足打造 1-2 家千亿级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 " 东黄、西红、中改良 " 三大产业集群建设,持续落实省市县三级包保服务机制,支持骨干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大项目大企业投产达效,集聚释放优势产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增效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做好肉食品及皮毛骨血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餐食品牌建设和业态创新,推动召开首届中国烧烤产业发展创新大会暨 " 吉牛 " 预制菜博览会,加快发展团餐、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引领本土化终端消费升级,再通过连锁店、旗舰店等走向全国。
在转型上,强化种业创新。加快推进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胚胎移植合作项目落地,构建肉牛胚胎工厂化生产体系和高效快繁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好引牛难和种群退化问题。强化发展方式创新。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肉牛专项债等政策,建设肉牛养殖圈舍,引导种养合作社、大户通过租赁等方式发展肉牛产业,实现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强化数字化服务创新。加快推进 " 吉牛帮 " 乡村服务站建设,结合 " 一村一名大学生兽医计划 ",参照 " 滴滴 " 打车模式,通过 " 一键呼叫 " 的方式为养殖场(户)提供繁改、兽医、融资、保险、交易、技术指导、政策宣传等综合性服务,力争今年完成 1000 个、2024 年实现 3000 个服务站建设,构建肉牛数字化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