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3-03-10
儿子沉迷手机爸爸逼他连玩17小时,“反向教育”要把握好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方面要清朗网络、游戏环境,严格建立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起矫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救助体系。

近日,广东深圳一男孩沉迷玩手机,爸爸 " 反向教育 " 监督他连续玩手机 17 个小时。视频内容显示,男孩坐在椅子上,不时变换姿势,有些痛苦地玩着手机。另一段视频中,男孩已经躺在椅子睡着了,但又被叫醒,让他继续玩手机。据报道,对于自己的 " 反向教育 " 方式,爸爸称效果不错,儿子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用英文写了保证书,但自己这样做是有前提条件的,孩子平时成绩不错,挺听话的,经常跟爸爸去户外,体能也不错,不建议其他家长轻易尝试这种方法。

虽然男孩爸爸已经强调这只是适合自己的反向教育法,但这一教育方式还是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认为能 " 以毒攻毒 ",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也有人质疑这一方式有些粗暴,可能难起到真实效果,孩子写了保证书,但并不能保证他之后不再沉迷。

如何让孩子适当乐于其中而不沉迷玩手机,这是家长们必须修读的一课,也是社会需要求解的课题。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但在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不少家长缺乏正确的方法。实际上,这需要家长多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广泛兴趣。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不要急火攻心想 " 一招制胜 " 把孩子从沉迷中拉出来,还应该多以陪伴教育帮助孩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这得到不少家长的支持,但从现实看,治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很难 " 一禁了之 ",而是需要监管部门、游戏平台与家长各司其职。监管部门要严格督促游戏平台落实防沉迷规定,压实游戏平台的责任,不能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多花时间陪伴、教育、引导孩子。

毕竟,即便禁止面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如果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未成年人还是可用父母或其他成人长辈的账号玩游戏。作为家长,不能只把责任推给监管机构与游戏平台,而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或者寄希望于能有什么 " 妙招 ",让孩子戒掉手机。

部分没有合法资质的戒网瘾机构由此出现,这些机构采取的 " 矫正 " 措施,基本上就是高强度体力劳动,甚至是棍棒体罚,被 " 矫正 " 的孩子由于无法承受体罚就 " 承诺 " 不再打游戏。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经过 " 矫正 " 后变乖了,认为 " 矫正 " 很有效,而这种 " 矫正 " 往往并不科学,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又沉迷游戏,还有的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就像上文提到的连玩手机 17 小时的 " 反向教育 ",如果这一场景出现在某家戒网瘾机构中,想必会被认为是对孩子进行不让睡觉的精神折磨,所以这种教育方式需要把握好尺度。可以理解家长面对孩子沉迷其中的焦虑,为此,一方面要清朗网络、游戏环境,严格建立防未成年人沉迷系统,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立起矫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救助体系。不能让家长独自面对这一问题,而需要学校、社区成立公益机构,招募专业人员,与家长一起采取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通过陪伴教育、生活教育,让孩子摆脱网瘾。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防沉迷 效果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