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认识的字不多,如今久居城市的母亲,不用干农活了,却常常感叹没事可做。远在外地的我,为了陪母亲消磨时间,常常和母亲视频聊天。
前几日,闲来无事,又一次和母亲视频聊天。隔着屏幕,我看见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着,身旁的盘子里一摞奇特的食物引起我的好奇。" 妈,你弄的什么东西,看着像馒头又不是馒头。" 我疑惑地问到。母亲一听,立马来了兴致,隔着屏幕,我都感受到了母亲的欣喜。母亲一边转换镜头,一边高兴地说:" 你猜猜是啥啊?" 我猜来猜去,愣是没说对答案,只能眼巴巴地等待母亲调整好手机镜头。
母亲终于将镜头对准了那盘食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双双黑黝黝的 " 眼睛 ",再仔细一看,有的还有母亲用剪刀剪成的白眉毛,用红萝卜丁做成的嘴巴和鼻子。" 眼睛馍!" 我激动地大声回答。随着母亲的镜头越来越近,我仿佛来到了一个 " 袖珍动物园 ",呆萌可爱的长耳朵兔子,憨厚的小羊,胖嘟嘟的猪头,脑袋高高扬起身子紧紧盘拢在一起的蛇,这里的小动物一应俱全。我认真地端详着母亲的作品,赶紧喊来儿子一起欣赏。正在玩游戏的儿子瞟了一眼,不耐烦地说:" 不就是馍馍吗?有什么可看的!" 说完继续玩去了。
母亲大概是听到了儿子的话音,只听到电话的那一端传来母亲的声音:" 算你还没忘本,我还担心你忘记了我们以前常做的 " 眼睛馍 ",以前在老家我们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做的,昨天我想起了马上立春了,也要过节了,我就做了几个花馍馍 ……" 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还捧起一个小兔子模样的馍馍让我看,隔着屏幕,我也看见一个兔子精灵正在看着我。
儿时的记忆中,春天来临时,村里的主妇们都要蒸花馍馍和 " 眼睛馍 ",蒸好以后,大家还要聚在一起交流失败或成功的经验,有几个手艺精湛的婶婶一到过节时,就会被别人请去手把手传授经验。不得不佩服大婶们的技艺出奇。一团面,一把剪刀,一碗黑豆,一捧胡萝卜丁,加上一把干净的梳子,在巧妇们奇思妙想的催化下,不一会,案头就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和各种小动物。那些花朵各有各的形态,圆叶子的花儿,尖叶子的花瓣,单层花瓣,双层花瓣,更有用心的人用食用颜料染出绿的叶子,红的花朵,那红绿也是浓淡有致,似乎是花儿们在争奇斗艳。小动物也是栩栩如生,主妇们粗大的手掌犹如一个魔术箱,面团在她们的手中翻转着,一会儿形态各异的动物就聚集在案头,让人顿生爱怜之心。外来的人,一般很难想象得到,这些小巧玲珑、惟妙惟肖的馍馍出自这些农妇之手。年幼的我,只会指指点点那个花馍馍是自己最喜欢的,关注母亲是否做了我的属相馍馍,从来不知道这些花馍馍的寓意。后来,我也离开了家乡,关于花馍馍的寓意也湮灭在忙碌的生活中。
听母亲讲述她做花馍馍的过程,关于花馍馍的寓意的问题又一次翻腾了起来,我随口问母亲:" 妈,你为啥要做这些奇特的馍馍啊?"。母亲停顿了一下,回答道:" 我希望大家把春天吃进肚子里!" 我一字一顿地重复母亲的回答,笑嘻嘻地对母亲说:" 妈真有意思,春天还能吃进肚子了啊?" 母亲说:" 那可不,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吃花馍馍,就是春天了,大家就该计划新一年的事情,吃了 " 眼睛馍 " 大家就会眼睛亮,然后大步向前了。现在的年轻人老传统都忘了,我就想让孩子们记住这春天的美好光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我默默地听母亲说着。
霎时,我感觉只上过几天夜校的母亲,也是一个 " 哲学家 "!这小小的花馍馍,手心里的小精灵,竟是母亲对春天的美好期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梦想出发的日子,让我们整装待发,奔向美好的未来!
□西 子
一审丨编辑 王璇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