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迪 见习记者 齐晓明
3 月 12 日,杜志勇《且纵白驹踏红尘》新书分享会暨古典诗词创作与传统文化继承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邢建昌、郭宝亮、李浩、韩田鹿等 30 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诗人的艺术手法、审美风格,以及古典诗词如何更好地表现当下生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且纵白驹踏红尘》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为 " 山川风月 "" 意笃情深 "" 岁月感怀 "" 白衣逆行 " 四部分,收录了杜志勇创作的各种题材诗词作品近两百首,内容既有亲情、友情,又有师生情、故园情,展现了诗人的人生立场和情感追求。诗人杜志勇,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燕赵诗社 " 副秘书长。他有着深厚汉语言文学功底和古诗词创作经验,其诗体式丰富、格律严谨、体味细腻,在创作中融汇时代精神,抒当代人之积极心声。
好的作品一定是情感真挚的作品。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邢建昌认为,杜志勇是在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书写他的亲人、老师和同学。这部诗集总体看来有三个特点:古典性和现代性的张力平衡,恪守格律和表达真情的统一,辞藻的锤炼与生命涵养的互文性。
古典诗词的写作既要延接传统,又要有所创新,表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浩认为,诗集中的作品将两者融合得恰到好处,可谓有根基、有温度、有厚度、有思考,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尝试做出自己的观察和反思,有新认知和新思考。《诗选刊》主编桫椤谈道,古诗中的意象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紧密相关,每一个意象背后都是一套复杂的隐喻和象征系统,杜志勇将这些新词尽量对应到古典的意象上来,这对于保证诗的韵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合友教授认为,杜志勇对旧体诗词有着深入理解,他的诗词合乎格律,且运用自由。其作品具有语言美、意境美、真情美的特点,诗人力求以精致典雅的语言写景记事,对身边美好风景、人物进行审美观照,营造出唯美意境,其真挚的情感,具有感发力量。当天,大家纷纷表示, 杜志勇遵从内心的呼唤,真实地做人做事,赓续的是陶渊明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的传统。此次活动由河北师范大学京津冀作家研究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青年诗人学会、李浩名家工作室联合主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