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江楠 安莹 文 / 摄)3 月 15 日,江苏省消保委在南京发布《2023 年江苏省居民消费意愿与维权认知调查报告》(下称 " 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变得越来越理性,刚需和性价比成为主角。
△活动现场
超四成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会增加消费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解消费者对江苏消费环境的评价,协同社会各方共同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江苏省消保委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围绕 " 提振消费信心 " 年主题,在全省开展 "2023 年居民消费意愿与维权认知进行专项调查 " 工作。
调查显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显著提高,42.28% 的居民表示未来一年会增加消费,居民消费意愿提高有所提升。在消费理念方面,消费者品质化、个性化的品牌消费观念增强,超七成居民重视生活情调与个性消费,近八成居民愿意为自己的兴趣消费买单。同时,消费者更加理性,更为关注性价比,会主动学习消费知识,科学选择消费内容。其中官方机构发布信息和社交分享平台是居民信息获取最普遍的渠道。
健康消费、线下文娱等消费需求增长
在消费需求方面,江苏省居民的健康意识觉醒。调查发现,53.05% 的居民将未来一年生活关键词设定为 " 健康 ",排在所有关键词首位。健康消费正在成为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超六成居民表示愿意购买智能家电 / 家居产品。此外,线下餐饮、文化娱乐、旅行迎来热潮。未来一年,37.39% 的居民打算增加线下餐饮消费,近五成居民对线下演出感兴趣。国内游成居民首选,境外游仍处观望阶段。老年游回温," 退休长者 " 成出境游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 " 国货 " 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在商品质量、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52.17% 的居民更倾向于国产品牌。其中,针对江苏本土产品,超半数居民愿意优先购买江苏本地产品。性价比和本土情怀是江苏本地产品受认可的两大主要原因。
遇到消费难题,多数消费者会主动维权
《报告》显示,半数居民倾向于线上消费,但是近五成消费者反映商家投诉入口难找,人工客服难联系。此外,商家不合理条款、退卡退费难、商家和平台推诿责任、大数据杀熟等都是消费维权的重要阻碍。对预付式消费,霸王条款、商家跑路、质量问题是消费者的主要担忧。
对此,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态度积极,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52.84% 的居民通常均会维护自身的权益;有 39.56% 的居民会看具体情况做决定。12315 和 12345 等政务热线是居民主要维权渠道。56.38% 的居民选择拨打政府投诉热线(12345/12315)进行投诉;47.45% 的居民选择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调查结果显示,也有部分消费者维权意愿不高,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消费者认为投诉没有作用或损失较小不值得维权;部分消费者不知道去哪维权甚至无法意识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应当完善投诉信息公示机制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围绕四个维度提出建议。
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省消保委建议针对性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买单刺激居民消费热情,并合理购买公共服务或产品,降低大众基本生活消费占比,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结构。
在改善消费条件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市场经营活动监管,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严格查处。同时,完善投诉信息公示机制,引导全省线下经营者积极响应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
在创新消费场景方面,省消保委建议通过创新基础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消费运用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加新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供给的适配性。
在突出江苏特点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结合省内城乡特色,提升农产品质量,做强龙头产业;利用数字科技畅通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周边游、乡村游延长乡村产业链。此外,建议发挥本地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优势,挖掘 IP 价值,孵化江苏特色品牌,打造江苏精品消费品牌矩阵,帮助企业创新破圈,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