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 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发布!《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自 2017 年开始研制,每年发布一次,已成为记录、引领、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份重要文献。
本次年度报告由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国中小学教育新进展新趋势、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三个子报告组成,含金量十足!
其中,2022 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共有 40 个。这些案例是从决策部门、主流媒体、学术期刊、基层调研、公开征集、监测数据等多种渠道搜集、遴选而来!
南京 2 个案例入选,
一起来看!
区域案例
江苏南京玄武区:
"15 分钟教育圈 " 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针对 " 课后服务资源单一 "" 可支配优质公益资源不够均衡 " 等普遍存在的课后服务突出问题,南京市玄武区积极谋划、整体构建 "15 分钟教育圈 ",让课后服务走出校园,走进场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主要做法为:规划 " 圈的构成 ",玄武区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 15 分钟便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纳入课后服务资源,打造为 "15 分钟教育圈 ";构成方式为 "1+X",即 "1 个主要场馆加多个其他资源空间 ",努力实现 " 一圈一品牌、圈圈有风景、圈圈有温度 "。统整 " 圈的资源 ",在区域层面,玄武区教育局协同多部门梳理区内 60 个教科文体及红色教育场馆资源,结合全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 " 课后服务教育资源清单 ",供学校选用,确保课后服务资源高品质、均衡化、全覆盖;在学校层面,各中小学校借助资源清单,构建校级 "15 分钟教育圈 ",运用 " 圈 "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校本化育人实践活动。健全 " 圈的管理 ",区域制定《课后服务 "15 分钟教育圈 " 工作指引》,明确 " 圈 " 的服务内容、活动形式、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等,规范 "15 分钟教育资源圈 " 的常态管理,保障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有序、高效;学校则结合校情制订课后服务 "15 分钟教育圈 " 工作方案,形成 " 一校一策 "。便捷化、均等化、普惠化的 "15 分钟教育圈 ",以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多重价值增强学生家长获得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 年 12 月 17 日)
学校案例
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
长程作业助力减负增效
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进行了长程作业的探索,长程作业即学习过程长、完成周期长的作业,是学生在校内外完成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有意义的智力或技能活动。学校力求从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视角出发,同时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而设计的一种作业。它有长期性、主题性、学生主体性、深度性、学科融合性和学生可选择性等特点。学校开发了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创造性作业三种长程作业。
学校对这些千姿百态的作业采取了叙事性评价,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过程、收获以及关键事件或感动瞬间写出来、讲出来,还可以制作成 " 时光成长轴 ",与他人分享。为此,学校还搭建了多种展示平台,开设了闪光记忆展示角,形成了竞赛平台、微信公众号、作品介绍小舞台等分享渠道。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功能,让学生从长程作业中享受乐趣、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发展思维,让作业不再成为家长的焦虑和学生的负担,变被动为主动,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来源:《人民教育》2022 年第 13-14 期)
来源:人民教育 南京教育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