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引发全球担忧的危机,一个多国欢迎却又让很多投资人损失惨重的交易;残酷的现实背后,一个国家的形象已然受到损害 ……
连日来,瑞士信贷银行危机持续震动全球金融市场。当地时间 19 日晚,在瑞士联邦政府的推动下,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正式确认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根据交易方案,瑞银集团将以 30 亿瑞士法郎(32.4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这个昔日的长期竞争对手。
CNN 称,这一价格比瑞信上周五收盘时的市值低了大约 60%,瑞信的股东损失惨重,原本每股 1.86 瑞士法郎瞬间变成了 0.76 瑞士法郎。而且非同寻常的是,在瑞士政府同意修改法律以消除交易的任何不确定性后,这笔交易不需要股东的批准。
瑞士国家银行(即瑞士央行)19 日发表声明宣布,可以向瑞信提供 1000 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援助,以帮助达成这笔交易。
交易宣布后,美联储主席、美国财政部长、英国金融大臣等人纷纷对这一 " 稳定金融市场 " 的举措表示欢迎。
瑞信的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 20 日发表声明表示:" 瑞信投资估值的变化对沙特国家银行的增长计划和 2023 年的前瞻性指导没有影响。"
据法新社报道,沙特国家银行去年 11 月投资 55 亿沙特里亚尔(约 15 亿美元)获得瑞信 9.88% 的股份。同年 12 月,沙特国家银行披露,对瑞信的投资不到其总资产的 0.5%。目前,沙特国家银行的总资产超过 2510 亿美元。
按照 19 日达成的 32.4 亿美元的收购价格,沙特国家银行所持 9.88% 的瑞信股份市值还剩大约 3.2 亿美元,短短几个月时间,损失近 12 亿美元。
与财大气粗的沙特国家银行以及其他瑞信股东们相比,还有损失更惨的,他们的投资可以说是 " 一下归零 " —— 160 亿瑞士法郎(约合 173 亿美元、1185 亿元人民币)瑞信高风险债券的持有人。
综合《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报道,作为瑞银救助合并瑞信的一部分,瑞士当局要求瑞信将 160 亿瑞士法郎的 " 额外一级资本债 "(AT1)全部减记,也就是全部清零。
据报道," 额外一级资本债 " 也被称为应急可转债,昵称为 " 可可债 "(CoCo Bond),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被引入。它是银行债务中的最低级别债券,在好的环境下,能产生高收益,在糟糕情况下,则首先受到冲击。
这一决定引发债券持有人的震怒,他们认为,通常在破产程序中股票的偿还优先级低于债券,现在股东们尚能获得 32.4 亿美元,而 " 额外一级资本债 " 却一无所有。
《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强调,这次交易将使瑞信风险最高的债券价值化为乌有,这令规模达 2500 亿美元的欧洲银行债务市场的投资者大为震惊,也让今后 " 额外一级资本债 " 的发行变得困难。
20 日,港股上市的金融股集体重挫,保诚大跌近 9%,汇丰跌近 6%,渣打集团跌近 6%…… 一些分析认为,这与瑞信交易对债务市场的打击有关。
一场瑞信危机让资本市场的残酷再次血淋淋地展现出来。不少外媒提到,这场危机也损害了瑞士的声誉。
英国广播公司(BBC)20 日在题为 " 瑞士信贷:银行救助损害了瑞士稳定的声誉 " 的报道中写道,近年来,瑞信的代言人是瑞士 " 网球之神 " 费德勒,他在瑞士机场的海报上微笑着,是力量、卓越、持久力和可靠性的象征。但在光鲜亮丽的营销背后,瑞信存在着一些大问题 …… 上周,当瑞信股价暴跌时,世界其他地区都十分担忧,然后一开始却没有听到瑞士的任何消息,这很奇怪。瑞士媒体似乎没有注意到《金融时报》的头条新闻,他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关于中立的瑞士应该向乌克兰提供多少支持的辩论。当人们注意到这一点时,无法挽救的损失已经造成了。
BBC 报道截图
文章还称,这种缺乏关注付出巨大代价。瑞银以区区 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这不仅是对瑞信的彻底羞辱,也让股东变得更穷。此外,还会有数千人失业。但代价最大的损害,也许是瑞士作为一个安全投资地的声誉。
美国彭博社 20 日则发了一条推特:" 瑞士信贷的倒闭是瑞士稳定声誉的污点。"
来源:环球时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