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就出自他的《吴郡志》。因为他是苏州人,在杭州做官,这一谚语,经他之手,便有了权威性,而名扬天下。
李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他一生钟爱武汉美景,先后 15 次吟诵同一座楼,在中国历代诗人中也是绝无仅有。
杭州,武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两座现代 " 特大城市 ",站在伟大复兴的新风口上了!
我国的 " 特大城市 " 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武汉等 14 个。2022 年,全国特大城市 GDP 排名如下:
至此,武汉坐上了中国特大城市 GDP 的头把交椅,反超杭州。
其实,在近 13 年的经济竞赛中,武汉与杭州,经历了多次相互反超,如下图所示:
武汉能坐稳头把交椅吗?从历史曲线来看,一般而言,只要反超,就能持续各领风骚七八年。
而且,2003 年,武汉提出 GDP 增长 6.5% 以上,超 2 万亿。杭州提出增长 5% 以上,接近 2 万亿。
所以,作短期预判,武汉这头把交椅可能是高枕无忧了。
但是,从民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占比的 " 经济活性 " 理论来看,笔者以一孔之见认为,武汉存在两大隐忧。
今年 2 月 27 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逝世,之所以举世关注,主要是因为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独特建树。厉以宁的改革经济学理论又被称为 " 所有制改革论 " 和 " 股份制改革方案 "。在他看来,实行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的混合式股份制,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公平与效率,可保持经济发展持续的活性。所以,他的一生,都在为民营经济鼓与呼,深得民心。
首先,
武汉与杭州两地的
民营经济比较。
今年 1 月 10 日,武汉发布《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21 — 2022)》,其数据显示,2021 年武汉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市纳税总额的 49.4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0.5%。
去年 8 月 1 日,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其数据显示,2021 年杭州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全市纳税总额的 64.31%,占全市 GDP 的比重达 61.3%。
全国来看,全国民营经济占 GDP 的比重超过了 50%,解决了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支撑。
可见,从 GDP 和税收贡献率来看,武汉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与全国、与杭州都有差距。
其次,
武汉与杭州两地的
上市公司比较。
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武汉 A 股上市公司数量为 73 家。而在同期,杭州共有 A 股上市公司 137 家,南京有 85 家。
2021 年 GDP 总量只有武汉 75% 的长沙,上市公司数量却反超武汉,达到 80 家。
同处中部的合肥市,2021 年 GDP 只有武汉的 64%,但上市公司数量只比武汉少 2 家。2022 年上半年,合肥市共新增上市在审企业 11 家,新增数仅次于杭州、广州,居省会城市第三,发展势头迅猛。
与武汉处于 GDP 同一量级的成都、南京,A 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到 111 家、113 家,已经与武汉拉开差距。
基于本土经济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应树立 " 本地企业上市比招商更好 " 的思维,鼓励企业上市应该提升优先。
民营经济、上市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国际市场,更加具有其经济活性。所以,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50% 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 以上的企业数量。
" 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 今年 3 月 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参加以经济界人士为主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再次阐明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
在类似疫情等重大冲击面前,大型国企有其韧性优势;在国际化的市场经济面临,民企有其活性。如何统筹好国企与民企的协调发展?笔者愚见,武汉想要长期坐稳中国特大城市 GDP 的头把交椅,还必须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速推进本地企业上市两方面下苦功。
ZAKER 新闻 / 湖北出品
编辑:周鑫
编审:力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