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麻云 记者 梅书华 / 文 顾炜 / 摄)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是一年中阴阳平衡、昼夜平分、寒温各半的日子。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陆玥琳建议,应该利用好节气养生,调摄起居、饮食、情志各个方面,恢复人体阴阳的平衡。
起居方面,乍暖还寒,应注意春捂秋冻。春分时节,虽然气温有所升高,但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如减衣过快、气温忽降,易使阳气受遏,患上感冒、胃痛、关节痛等疾病。要顺应气候,适度 " 春捂 ",穿衣可上薄下厚,微微汗出,使冬日潜伏的寒邪散去,避免寒从脚起。
春分后阳气上升,可早起用梳子或手指梳梳头,刺激头部的阳经经穴,使气血流通,利于阳气升发。
饮食方面,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会使肝气过盛而损伤脾胃,因此少吃酸性食物的同时应适当摄入甜味食品,如大枣、莲子、枸杞等。
春分时节雨水渐多,脾为湿困,易出现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饮食上可多吃薏仁、山药、赤小豆等健脾化湿。此外,遵循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的原则,适量进食葱、蒜、韭、芥等,养阳的同时兼顾防腐杀菌。
情志方面,应心平气和,调畅情绪。春季宜疏肝养肝以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肝失疏泄、气血淤滞会出现口苦、纳差、失眠等症状,要心平气和,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使肝气条达。
另外,针对春分季节高发的消化疾病,陆玥琳也介绍了该院消化科广受好评的一些特色制剂,如治疗湿困中焦、腹胀纳差的调脾合剂;治疗肺脾气虚、湿盛泄泻的肠安胶囊;治疗肝胃不和、胃痛嗳气的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胃失和降、口苦返流的降胆通瘀颗粒等等,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