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发布一个重磅方案—— 4 万亿计划:到 2025 年,武汉都市圈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 万亿元,年均增长 6.5% 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8%。
01.
4 万亿,数字太大了,老百姓没直观感受。这样说吧,面值 100 元的人名币 1 万元重约 115 克,照此计算,是 46000 吨。" 胖妞 " 运 -20 运输机的载重量是 66 吨,如果运这么多钱,大约需要 700 架 " 胖妞 "!
这还是与老百姓没多大关系?
那必须说说奥肯定理了。
阿瑟 · 奥肯,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城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大学,得到肯尼迪总统的垂青。
阿瑟 · 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业内称为奥肯定理,即:
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2×(GDP 变动百分比-3%)。
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 GDP 的平均增长率为 3% 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 3% 时。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例如,如果 GDP 到第二年度增长 5%(高出正常水平 2%),奥肯定理预期失业率下降 1%。
当 GDP 下降,或增长不到 3% 时。失业率上升。例如,如果 GDP 到第二年度下降 1%,奥肯定理预期失业率上升 2%。
奥肯定理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 1979 年~1982 年经济滞涨时期,根据官方统计,1982 年实际失业率为 9.7%,与预测的失业率 10.3% 相当接近。
02.
根据这一理论,就武汉都市圈 4 万亿计划,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几个预测:
其一:3 年增加就业 200 余万人
通俗地讲,奥肯定理定律认为,GDP 每增加 1%,就业率大约上升 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 1% 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 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湖北劳动力人口为 3653.71 万人(不含 60 岁以上老龄化劳动力),占人口比为 63.26%。2021 年,武汉都市圈常住人口 3200 多万,约有劳动力人口 2024 万,到 2025 年,圈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 万亿元、年均增长 6.5% 的话,每年可以增加就业 66 万人,到 2025 年累计可增加就业约 200 万人。
其二:人均 GDP 跃居全国前列
人均 GDP 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人均 GDP 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武汉都市圈人均 GDP 超过 12 万元的话,就相当于江浙地区现在的水平了。
其三:直接增加可支配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是:
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
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29975 元。
也就是说,可支配收入约为人均 GDP 的 43.4%,而处于中位数的劳动者,可支配收入约为人均 GDP 的 37%。
所以,按 2021 年数据预测,武汉都市圈人均 GDP 超过 12 万元,中位数的劳动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 4.44 万元,远超湖北 2022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03.
上面这些,都是经济学上的意义,而武汉都市圈的 4 万亿计划,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社会意义层面。
人均 GDP 与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内在联系。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萨缪尔 · 亨廷顿的研究表明,在一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成正比。发展理论也把人均 1000-3000 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 美元为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起飞后,相对于传统社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 GDP 达到 4000-6000 美元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往往进入高危阶段。
但人均 GDP 一旦达到 6000-8000 美元,尤其在 8000 美元以后,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
所以,武汉都市圈的 4 万亿计划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地区内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和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