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的姜先生向我们反映,说他 13 岁的儿子从去年 12 月份开始,在多个网络游戏和游戏直播中,总共充值打赏消费超过 2 万元。姜先生说,孩子不仅破解了手机支付密码,还用妻子的身份证完成了游戏账号实名注册。为了要回这些打赏钱,从今年 3 月份至今,他和妻子便走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
长春的姜先生是一名个体经营者,前不久,他和妻子商议给店面续房租时,意外地发现妻子的微信零钱和信用卡有多笔消费,消费分别流向了三款网络游戏和快手等平台的主播打赏,总金额超过两万元。
通过反复询问才知道,这些钱都是 13 岁的儿子小涛(化名)花费的。
孩子父亲 姜先生
寒假的时候网上打卡作业,孩子向他妈妈要了手机,玩了三款游戏吧,《奔跑吧 少年》、有个《香肠派对》,还在快手上打赏了一个主播,主播的名字叫 " 奶喵 "。打赏主播有七千多元,玩游戏有一万多块钱。
姜先生夫妇查看了消费记录,儿子是从 1 月 14 日开始网游充值的,从 2022 年 12 月 19 日开始进行主播打赏,网游充值将近 60 笔,主播打赏也将近 20 笔。
孩子父亲 姜先生
你看,2023 年 1 月 18 日这天,几分钟就刷了好几笔。
孩子父亲 姜先生
还有 2023 年 1 月 19 日这天,同一时间刷了几笔都是六百四十八元,一分钟不到。
孩子父亲 姜先生
这个也是,2023 年 2 月 10 日这天,这一段时间就充值了七、八笔,累计有一万一千二百元。
孩子父亲 姜先生
快手主播打赏的,消费了有七千多。孩子一开始说不知道这是干嘛的,也不知道是钱,后来他意识到是钱了,但是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发现儿子充值打赏行为后,姜先生和妻子立刻联系游戏客服进行维权。
到记者采访当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仅在一家网游公司退回数百元,另一家网游公司承诺退还 50% 的金额,作为 " 安慰金 "。记者发现,整个花费中,占比最高的一万两千元游戏充值和七千多元的主播打赏,分别来自 " 心动网络 " 平台和快手直播。
孩子父亲 姜先生
先说快手吧,他让提交未成年人退款资料,每一次都是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操作给驳回来了。打它的客服也是重复这句话。
孩子父亲 姜先生
有个心动网络,它没有人工客服,就是机器人客服吧,要 30 个工作日受理,遇到情况可能还要延期。
姜先生说,他和妻子除了用微信收款和聊天外,其他功能一窍不通,如今为了证明孩子打游戏充值的情况,二人陷入了极度的煎熬。尽管如此,妻子还是找到了一些线索。
孩子母亲 彭女士
他要求要是未成年人,要是学生,要在上学。2 月 4 日,就是在充值期间,网友说小学生真有钱,给 " 奶喵 " 当至尊守护,偷妈妈这么多钱。但孩子说谎,他说过年零花钱。
孩子母亲 彭女士
" 奶喵 " 就是快手上,孩子充值特别多的,给人家打赏特别多的主播。
姜先生也曾尝试与这名主播对话,但这名主播目前已经关闭了直播,并在公告中提到,可能要暑假才会重新开始开播,作品也都处于 " 不可见状态 "。
而退费的流程他们找亲属帮忙操作过,但目前处于何种退费状态,他们夫妻二人并不是很了解。
13 岁的孩子,充值打赏超过两万元,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与客服沟通和举证,也成为退费最大的难题。在姜先生的同意下,记者也尝试在两个平台进行了 " 未成年人消费申诉 "。
在姜先生的同意下,记者尝试帮助其进行 " 未成年人消费申诉 ",记者首先拨打了快手直播未成年人关怀热线。
快手未成年人关怀热线 客服人员
是之前提交过这个材料,是吧?
姜先生
多次提交过,就是不能通过。
快手未成年人关怀热线 客服人员
这边帮您核实的是昨天驳回的,然后一直没有再次提交材料,需要提交一些孩子消费的证明材料。
记者
之前家长给咱们发过的,咱们都收到了吗?
快手未成年人关怀热线 客服人员
看到有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些都不是在打赏期间说的这些话啊,可以看到孩子在 1 月 8 日到 1 月 19 日有这样的消费,是吧,那就在这个时间段有没有这样的,描述自己身份这些的?
记者向客服描述了姜先生妻子之前提供的材料,客服表示会重新进行审核,并在 24 小时内给姜先生回复。
挂断电话后,记者又尝试联系心动网络。在拨打了客服电话后,语音客服给姜先生的手机发送了一条短信,上面附有一条链接。
记者点击链接后,又进入了一个浏览器小程序。记者点击在线客服,并选择转人工后,才开始了与所谓的 " 人工客服 " 进行交流。
孩子父亲 姜先生
心动网游我没有联系的渠道,这个不是真正的人工,真正的人工直接加微信就聊天了。
通过姜先生提供的信息,记者输入了游戏名称及之前的反馈号,人工客服查询到 " 当前工单正在处理中 "。
记者又询问了是否有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联络的人工客服,人工客服回答 " 不存在这种方式 ",并告知记者,工单生成后处理时效为 30 个工作日,遇到特殊情况还将延长。
通知中还告知姜先生手机要随时保持畅通,避免漏接客服的来电。对此,姜先生表示非常无奈。
孩子父亲 姜先生
客服会 30 个工作日答复你,你申请的失败了,不合格了。
孩子母亲 彭女士
因为这 30 个工作日,星期六、星期日还不算在内,这样的话起码要一个半月了。
在记者和姜先生的不断努力下,心动客服最终回应,会为姜先生咨询的反馈工单提供 " 升级服务 ",但也没有明确说明是否会进行退费,姜先生也表示如今只有继续等待。
记者也就姜先生遇到的问题向律师进行了咨询。
吉林诉帮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莹
在本案中,姜先生遇到的问题在现实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消费者由于无法证明游戏消费行为属于未成年人进行的消费,这时申诉往往会被驳回,这也是由于技术手段限制造成的。我们这里首先要建议,我们未成年人的家长,应当尽到教育和看管义务,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机游戏;同时也希望网游企业多从技术手段方面入手,通过开具这种比如说储值需要用人脸识别等方式,保障我们的消费者遇到类问题时,能够有相应的举证。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进行了七步操作才能与所谓 " 人工客服 " 建立联系。
而且记者还发现,一旦手机切换到其他界面提交申诉材料,之前的聊天记录就会被清空,也会与这名客服 " 短暂失联 "。这时就需要再操作之前的步骤,才能重新建立联系。
记者也在网络上查找了一些资料,在一份关于《青少年充值网游或打赏主播维权情况》的调查问卷中,有 63% 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曾通过网游充值。
有 57% 的家长曾进行过相关的退费维权。
但仅有 29% 的家长 " 成功退费 " 或 " 退了一少部分 ",大部分人都未能退费成功。
而在调查退费失败的原因时,有 56% 的家长认为,是退费的流程复杂繁琐造成的。
很多家长还呼吁网游企业应当 " 充值需要进行人脸识别 "、" 下载游戏需要身份验证 " 等,并提倡进一步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
副主任 朱巍
因为如果投诉之后,游戏公司需要写到日志里面去,很多的 APP 不设置投诉机制,就想钻这个空子,但实际上在网络安全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必须要设置这种面向所有用户的投诉机制。
近几年,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多次出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各类通知》,要求网游公司进一步强化 " 防沉迷 " 系统。我们也希望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同时,也能优化维权退费机制,避免未成年人家庭经济受损的情况发生。
来源:吉视守望都市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