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诬告陷害行为、明确容错免责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 …… 近日,多地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强调鼓励干部干事创业,为干部免责撑腰。专家对此分析,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需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制度科学性和规范化。
资料图:浙江省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发布会现场。浙江省纪委供图
对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展开调研
2023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将 " 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 " 列入调研内容。
在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情况是考察识别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尺。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和明确了 20 种具体情形,通过加大 " 下 " 的力度,切实解决 " 干好干坏一个样 " 和干部 " 躺平 " 的问题,倒逼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黑龙江省则从今年 3 月开始至 12 月底,开展专项行动整治诬告陷害行为。不久前,该省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厅发布通告,着力查处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党员或者公职人员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的诬告陷害行为。
" 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要把干部管死,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艾俊涛接受采访时说道。
此前,甘肃省纪委印发《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容错免责工作办法》,明确可以容错免责的 12 类情形。对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探索创新、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等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错误,经调查认定,将依规依纪依法不予、免予、减轻或者从轻处理。
资料图: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23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举行。 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干部工作积极性去哪儿了?
从 2016 年开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翔对干部工作积极性展开深入研究。她的学术论文《地方干部的隐性退出现象及其成因》于 2022 年 11 月刊发在《北大政治学评论》上。
文章以三国名士徐庶 " 不献一计 " 类比富有才干的在职官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既不辞职也不发声,提出了 " 地方干部徐庶化 " 的概念。
从研究来看,地方干部徐庶化存在 " 短期的现实主义者 " 和 " 长期的理想主义者 " 两种逻辑。短期职业选择受到职业回报、工作体验、工作环境的现实影响;长期职业生涯规划中,他们更加关注职业回报的长期愿景。
高翔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依旧影响当代中国官员。" 从我的观察来看,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才,对张载的‘横渠四句’——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仍有着强烈的实现愿景。"
一位从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副处级干部提到," 我起草的这个文件,要影响当地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这种成就感 ( 相比赚钱 ) 是不一样的。"
高翔表示,相比于英美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中国对干部的要求除了讲求公共服务精神,还需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包括政策创新、政策再生产等。"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大量政策需要干部去发挥才智。"
资料图:3 月 3 日,湖南永州市东安县启动 " 千帆计划 ",以选拔和培养 "90 后 " 优秀年轻干部。严洁 摄
如何平衡干部工作积极性与规范?
" 对于有才能的干部,既要让他保持对职业的热忱,又要他讲规范守规则,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是亟须向组织制度求解的问题。" 高翔说道。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22 年,"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 " 再次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 年,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召开澄清正名会、媒体公开通报等形式,为万宁市委书记盖文启澄清不实举报,消除负面影响。《海南日报》刊文指出,这种大张旗鼓为正厅长级干部澄清正名在海南尚属首次。
浙江还探索过传播形式更强的澄清方式。2022 年,浙江省纪委监委举办了一场澄清正名发布会,为 21 名来自全省各地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并公布 10 起查处诬告陷害典型案例。据媒体报道,当时,发布会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吸引了数十万人次观看。
最近两年,高翔注意到地方干部不积极、不作为的现象有明显改变,一方面说明各地有效落实了中央政策,另一方面,党政机构的组织内部也在进行调整。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精减中央和国家机关人员编制。高翔分析,这也是推进政府工作人员科学配置,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体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