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3 月 27 日晚到达南京,到 29 日下午离开,马英九在南京停留了 40 多个小时。
这 40 个小时,对于马英九来说,意味着许多 " 第一次 ",第一次到访大陆,第一次来到南京,第一次拜谒中山陵祭拜,第一次夜游秦淮 …… 密集的行程背后,收获的不只是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更有对一座城市乃至大陆发展变化的直观体验。
停留 40 个小时
参访 6 个地方
" 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书籍、照片,我看了一些,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受到这么大的冲击 "。29 日,马英九来南京参访第二天,一行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切悼念遇难同胞,这也是他此次南京之旅的最后一站。
梳理来看,自 3 月 27 日下午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并坐高铁赴南京,至 3 月 29 日下午离开南京赴武汉,马英九一行在南京停留了 40 多个小时,参访了南京中山陵、总统府、拉贝故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夫子庙景区等 6 个地方。
参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科举博物馆等地,是马英九一行一次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的机会。
而拉贝故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那一段沉重的历史。据报道,马英九在受访时表示,这次带学生来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了解也许在台湾了解不够的事情,作为自己往后发展的重要参考。
夜晚的南京秦淮河灯火璀璨,夫子庙步行街小吃店游人如织。南京,这座城市古朴而灵动,文艺又浪漫。马英九一行来到夫子庙,夜游秦淮,是一次充分感受南京风土人情的机会。" 很多台湾人来到南京,都会想去这些景点,因为这些景点对他们而言也是耳熟能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裕庆表示。
乘高铁、坐画舫
立体感受城市发展
28 日晚,马英九一行还特意去了一趟夫子庙,参观了中国科举博物馆,并坐画舫夜游秦淮河。当天,江苏南京的第 37 届中国 · 秦淮灯还在持续亮灯,璀璨夺目,桨声灯影间游人如织,人们在观赏花灯的同时,品味当地特色美食,这种热闹一直能持续到深夜,不仅点亮了古都 " 夜经济 ",也让城市有了更多烟火气。
对于马英九一行选择乘坐高铁到达南京,王裕庆认为,这样的安排也别有深意。
" 从上海到南京、武汉再到长沙,这一路上如果乘坐火车,可以看到各城市的变化,看到大陆的风景,我想一定会有切身感受,那就是大陆真的发展很快。"
" 大陆高铁发展得很快,目前在速度和运营里程方面可以说走在世界前列,但你没有坐过高铁,就没办法切身体会它的快和稳。" 王裕庆表示,在他看来,马英九的这一路行程对大陆的感受应该是立体且丰富的,收获是丰硕的。
除祭祖外,马英九此次出行也带了台湾大学生赴大陆交流。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曾表示,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交往,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 带这些青年人来大陆一起参观访问,也是要让台湾青年能够正确看到更真实的大陆,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王裕庆说。此前,马英九出发来大陆前也曾在讲话中称,要让民众重新体会 " 两岸之间最美丽的风景是人 "。
" 两岸一家亲!"
来自市民的善意与热情
" 和蔼 "" 友善 " 是许多南京市民和游客见到马英九的第一印象。" 马先生 " 也成为这趟旅程中市民们对他异口同声的称谓。
29 日上午,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马英九从车上下来,本来已经走到入口的他听到有人喊 " 马先生好 ",随即转过头去,远远地朝市民招手。
在包括南京总统府、拉贝故居等多个景点参观时,马英九都在现场与市民游客进行了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例如在参观完拉贝故居后,马英九登上车并打开车窗,向一旁的市民大声喊:" 你们好!" 市民们随即热情回应:" 马先生好!" 还有市民向他大声说:" 常回来看看!"" 欢迎再来!" 在车启动离开时,马英九透过车窗不停向外挥手致意。
对于马英九前来大陆祭祖、交流,许多市民表示欢迎和支持," 马先生来祭祖这件事情我们非常支持,这项举动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位前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游客表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故人的传统节日,寻根祭祖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大家都很认同两岸一家亲的观念,也很支持他这次来大陆的交流活动。"
对于这样来自民间的自发欢迎,马英九本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在拜谒中山陵后,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感受到了民众的热情,对这次大陆之行表示非常满意。
" 马英九一行这次的祭祖之旅,充分体会到了大陆同胞对于台胞的善意和热情,包括市民对他的欢迎和关心,沿途对他的照顾,这种体会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他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大陆同胞。" 王裕庆说。
一趟南京之旅圆满结束,而对于马英九而言,这场大陆之旅才刚刚开始。
来源:齐鲁壹点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