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的故事到精彩绝伦的剧本要多久?从一个 " 门外汉 " 到成熟的 " 戏剧人 " 需要多久?从一个小小的剧本创意到走上大大的舞台要多久?孵化,是一个作品从灵感到成果的转化过程,也是舞台创作编、导、演融合打通,互相促进的成果展现。
3 月 30 日晚,随着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话剧《幕下的人》落下帷幕,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展演结束。在为期近半个月的时间里,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展演为市民观众带来了 20 部小剧场作品。这之中,有 13 部诞生自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第二期培训营,历经近一年的孵化与创排,最终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同时,也让江苏青年的戏剧新力量被更多人看见。
从无到有,10 个月 13 部新剧诞生
3 月 20 日晚,经历了近 10 个月的忐忑,南京传媒学院 19 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校生周思廷的心终于落了地。这一晚,南京传媒学院实验剧场的观众席上坐得满满当当,台上每位演员都拿出了十分精神。
△《半世随园》剧照
简单的桌椅、陈设,巧妙应用的幕布、光影,带观众穿越回三百年前,感受 " 先锋老头 " 袁枚的人生。自己编剧的作品——话剧《半世随园》成功上演,让周思廷无比兴奋,一路走来,痛苦、不安、矛盾、快乐,最终都凝结为成长的果实。
2021 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的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通过集中培训、剧本朗读、联排公演等方式对入选剧本进行孵化。在首期培训营中,最终遴选出 11 部优秀剧本与院团对接进行建组排演。同年 12 月,有《李叔同》《生活在天上》《故障白日梦》等 11 部剧目作为 2021 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参演剧目,在南京 5 个区 7 个剧场展演,为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2 年 5 月下旬," 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培训营 " 第二期开营,多位业内专家和老师与来自全省各地的编剧、学员们共聚一堂。通过线上集中授课、两个月时间的导师 " 一对一 " 专业辅导,43 位学员完成了 40 部戏剧剧本的写作任务。
经过数月的打磨提升,最终在本期培训营的多个剧本当中,13 个题材各异的剧本脱颖而出,再通过与不同导演搭配合作,共同组织强有力的演出团队,最终完成创排。" 孵化 " 完成,他们迎来剧场大幕拉开的时刻,在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的舞台上亮相。
周思廷的话剧《半世随园》,便是其中之一。
△《半世随园》剧照
年轻血液里,奔腾着缤纷 " 火花 "
对于观众来说,走入剧场,看一部剧,一两个小时的相处便是全部的缘分。但是对于剧目创作者来说,却是一个漫长很多的历程。因为要从一个小小的创意动机开始,不断挖掘探索相关素材,将千万个念头编就剧本这样一张大网,再到剧本被一次次打磨,遇到合适的演职人员,最后成为一部完整的剧。
13 位编剧中,已经把多部作品搬上舞台的 90 后俞思含,称得上是经验丰富的 " 老手 "。
△《红豆》剧照
2021 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中的越剧《金粉世家》,便是她的作品。《金粉世家》首演之后,俞思含便受无锡市锡剧院之邀,在国家一级编剧张弘、罗周的指导下,开始创作以无锡古典爱情传奇为原型的小剧场锡剧《红豆》。对于俞思含来说,传统戏曲题材作品创作已经很熟悉,但太子与女尼的爱情,多有离经叛道的大胆,如何收放自如,也让她十分苦恼。
" 每一句念白都要点到为止,又让人回味无穷,为了这点去翻了好多书,啃了不少资料才慢慢悟出来。" 俞思含说,这次创作更像修行,爱情从来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要注入灵性、充满意境、更要引人入胜,是小剧场戏剧所看重的。年轻的观众多了,独特的东西才能让他们感动。
除了传统戏曲走进小剧场的创新呈现,年轻编剧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时代的脉搏。
△《中文系:一部赛博悲悼剧》剧照
3 月 17 日晚,话剧《中文系:一部赛博悲悼剧》在星空剧场上演,天马行空的世界观、先锋的表现手法、超前的探索意识,贡献了一场罕见的视听盛宴。编剧孔德罡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讲师,也是南国剧社艺术总监,主创们反其道行之,抛开人们对中文系的古板印象,整部作品流露出主创团队对于科技时代的乐观与向往。
" 在传统与先锋中,寻找融合,寻找契合点,再将一种对现世的思考递给观众们。" 孔德罡说。
逐梦小剧场,给创作者想象的空间
孔德罡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小剧场虽然起源于剧场的大小,但是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前沿性,是戏剧艺术做实验、做改变,以及做新意的地方。而一个好的小剧场,要让创作者有机会敢于做一些实验、敢于发一些疯、敢于打破一些常规。
" 在我心中,我国古典戏曲恰如一座年月悠远的花园。刚踏入时,新奇地打量着前所未见的风景。当沉心静气,继续深入行走,终将发现这座花园里蕴藏的匠心与灵韵。" 俞思含用了一段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自己一路创作的心路历程。
在很多人看来,创作有时候是孤独的,但当创作种子被埋进土壤,它就可能生根、发芽,直至最终结果。
" 孵化平台便是用最科学的方式促成它的生根发芽,最终发光。" 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执行副主任耿坤介绍," 无论是创作人才的培养,还是优秀小剧场剧目的生产,都将对推动江苏小剧场高质量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他介绍,此前 " 孵化 " 的第一批小剧场作品已经产生了不错的影响力。其中,四部剧目获批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一部作品入围全国小剧场戏剧展演,还有一部作品参加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展。而今年所有‘孵化’剧目还面向市场开票,接受市场和观众的检阅。
△《中文系:一部赛博悲悼剧》剧照
故事在继续,新一轮孵化征集开启
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的落幕不是结束,因为其中孕育着新的开始。
为促进江苏省戏剧创作繁荣发展,发掘培养更多优秀戏剧创作人才,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第三期培训营戏剧大纲征集已经于近日开启,并将持续至 4 月 15 日。
新一期培训营将继续面向省内中青年编剧(年龄不超过 55 周岁)征集具有潜力的戏剧剧本大纲,后续通过培训学习、导师一对一辅导、针对性打磨提升、剧本朗读、舞台演出等,孵化推出一批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质的优秀舞台剧目。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将从来稿中挑选 30 部优秀剧本大纲,组织入围学员开展相关培训、采风、观摩活动,并邀请剧作导师一对一指导作者完成剧本初稿。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后,最终评选出 10 部左右优秀剧本,并向省内相关院团推荐演出,参加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三届)展演。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王子扬 李鸣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