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4-01
退休不褪色,75岁老人和她的“银发互助公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我就想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 近日,南京市玄武区 2022 年度 " 玄武好人 " 名单发布,蒋秋霞榜上有名。蒋秋霞今年 75 岁,2008 年退休后,她在社区成立了 " 银发互助公社 ",组织年纪稍轻、身体较好的退休老人担当志愿者,帮助年长的老人减轻生活负担,这一干就是 15 年。

退休后发挥 " 余热 ",她成立 " 银发互助公社 "

蒋秋霞退休前在玄武区城管局任副局长,工作期间,尤其是卫生城市创建、人口普查时,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大街小巷,和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们打交道。这些经历,让蒋秋霞深刻感受到社区工作的不易。退休后的蒋秋霞想在社区里发挥 " 余热 "。

△蒋秋霞上门看望独居老人

2008 年,蒋秋霞看到一则新闻,一名独居老人在家去世,未被及时发现,这让她很受触动。她心想 " 绝不能让这种事在我们社区出现!" 于是,在她的努力下," 银发互助公社 " 诞生了。" 银发互助公社 " 致力于发展年纪较轻、身体条件较好的 " 银发 " 一族,慰问陪伴社区中的独居、高龄老人。

成立之初," 银发互助公社 " 志愿者较少,蒋秋霞就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把老党员、老同志都动员起来,鼓励他们多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在她的鼓励下,志愿者队伍渐渐壮大起来,从最初的两三人到如今的三十多人," 十几年过去了,很多当时年纪较轻、身体条件较好的‘银发’现在也成了需要被帮扶的对象。" 蒋秋霞说。

如今," 银发互助公社 " 已经走过了 15 个年头,公社成员多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七八十岁,一共有三十多人。每个月的 9 号,蒋秋霞都会组织活动,义务理发、测血压、量血糖等都是活动的内容。

△蒋秋霞为独居老人上门送菜

平时,她也号召大家一起,相互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大家常聚在一起聊天,让彼此觉得不再孤单;锻炼身体的时候,顺路上门探望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等。" 每日一见、邻里陪聊、牵手偕老、电话守望,已成为互助公社志愿者们每天的‘必修课’。"

△端午节活动

逢年过节,儿女都惦念着蒋秋霞,但蒋秋霞却惦念着社区内的兄弟姐妹,担心他们过节太孤单," 有的老人无儿无女,有的老人儿女不在身边。" 因此,她会组织开展许多热闹的活动,如元宵节包元宵,端午节做粽子,老人们开心极了。其中,年夜饭是互助公社的 " 重头戏 ",每到大年三十,蒋秋霞都会把没人陪伴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 有的时候是我做饭,有的时候是每人烧一道拿手菜带过来。" 除夕,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笑着。

她签了遗体捐献登记表

3 月 29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社区见到了满头银发的蒋秋霞。" 你等等我,我现在有一点事。" 原来,她正准备去居民程奶奶家里送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组织申请登记表。记者跟随蒋秋霞来到程奶奶家,桌上摆着程奶奶提前准备好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两张 1 寸照片。

程奶奶今年 93 岁,是南京林业大学的退休教师,也是 " 银发互助公社 " 的一员。" 我知道秋霞签了,我思考后也想签,一开始我的儿子还不同意,最后还是尊重了我的意愿。" 程奶奶说。

记者了解到,蒋秋霞在 2021 年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 签之前儿女也有点意见,怕外人对他们指指点点。但我跟他们说‘孝顺孝顺’其中有一个‘顺’字。" 蒋秋霞说,这是她觉得很有意义的事。

蒋秋霞向程奶奶交代完注意事项,临走前对程奶奶说:" 表格填完后,您打电话给我,我来家里拿,不需要您送到社区了。" 蒋秋霞说,程奶奶年事已高,腿脚不太好,又住在四楼,上下楼不方便。

蒋秋霞告诉记者,这并不是 " 银发互助公社 " 的事情,是社区知道她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而她又在社区十余年,对这里的人十分了解,所以请她负责统计整理社区内有意向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协议的居民名单。

" 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

采访中记者得知,社区里很多老人都得到过蒋秋霞的帮助。

蒋秋霞和李奶奶家 " 隔空相望 ",蒋秋霞每天都会朝李奶奶家望,看看她在不在家、有没有起床。如果到八九点老人还没露面,蒋秋霞会去敲她家的门,和老人聊上两句,询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需不需要照顾,或者家里缺点什么,需不需要顺便从菜场、超市捎点东西。

△ " 道德讲堂 " 主题宣讲

2020 年,社区社工给 83 岁的殷老爷子送饭时,发现没人开门,就急忙打电话给蒋秋霞:" 蒋姐,您快过来看看!" 蒋秋霞挂了电话急忙赶到,她趴在门口听了听,听到有声响,判断老人应该在家,于是打电话给殷老爷子的座机,原来殷老爷子摔倒在厨房,并且神志不清。于是,蒋秋霞果断报警开锁,将老人送至医院抢救。殷老爷子一生未婚,无儿无女,送到医院的时候要先缴费," 情况紧急,我先垫付了 2 万多,当时真的没想到钱不钱的事。" 蒋秋霞回忆。殷老爷子神志恢复一点后,一度闹着放弃治疗,护士又打电话给蒋秋霞:" 蒋阿姨,您来趟医院劝一劝吧,他只听您的话。"

86 岁的陶奶奶有一天夜里被猫抓伤,连夜到了医院。因为她无儿无女,老伴又去世了,医院让她提供联系人的电话,陶奶奶想来想去,提供了蒋秋霞的电话。就这样,蒋秋霞陪着陶奶奶治疗、换药、包扎。后来她把陶奶奶送回家,看到家里有些脏乱,又把家里打扫了一遍。陶奶奶是沈阳人,去年年底她回了沈阳。陶奶奶回去后,经常给蒋秋霞打电话," 她说很想我 ",蒋秋霞说着,偷偷擦着眼角的泪。

当别人问蒋秋霞要干到何时,她总是笑笑说:"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干下去。"

现代快报 + 记者 尹翼星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编辑 张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