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4-05
成员平均年龄65!无锡这家缝纫工作室成社区“网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修剪裤脚、衣袖开线、腰身不合适、窗帘裁剪 …… 如今,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荣巷社区的居民遇到这样的缝纫小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找 " 针心针意缝纫工作室 " 的志愿者来帮忙。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家缝纫工作室成立至今,名称换过、机器换过、人员也历经更替,但志愿服务精神始终如一。志愿者们用穿针引线的双手、缝缝补补的技艺,温暖着居民的心。

△工作室成员

" 热心肠 " 干起裁缝活

" 方阿姨,又要来麻烦你帮我改改裤边了 "、" 方阿姨,这件衣服帮我改小点吧 "…… 几年前,社区组建志愿者联盟,方江秋得知消息后第一个报名。

"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三转一响’,这其中的一转就包含着‘缝纫机’,那时候我们可以买布料,自己在家中做衣服、被罩、桌布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用衣物基本上都会直接买新,大多数老百姓家中也就不再使用缝纫机了,遇到缝缝补补也就只能去市场上寻找缝纫店解决。" 方江秋介绍。

方江秋平时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是大家眼中的 " 热心肠 "。她发现,居民遇到衣物需要缝补时很头疼,根本无从下手,最终衣物要么闲置起来,要么直接扔掉。

做缝补工作,首先技术要过关,方江秋的针线活很好。考虑到缝补工作量大,她又邀请另外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进来。" 一听说是给大家伙搞服务,她们都欣然答应。" 方江秋说,其他几个人也都是在家带孩子,闲暇时想做公益。很快,团队就建立起来了。

为了尽快投入工作,她们把家里的两台缝纫机搬到工作室,解决了工具问题。此外,社区投入资金购买来布料、针线等。虽然人员有了,器材也有到位了,但是人员技术不过关,方江秋又开始领着队员闭门培训。

培训后上岗的阿姨们面对居民的需求得心应手,工作室也正式开张了。得知家门口有个公益缝补工作室,很多居民带着衣物前来寻求帮助。

义务缝补上万件,是坚持与热爱

" 你好,我棉毛裤的腰这里磨损严重,但是其它地方还是很好的,能不能帮我换一换!"" 好嘞!" 方江秋伸手接过了社区居民赵阿姨手里的裤子,认真地开始测量、修剪。没等多久,赵阿姨拿着修改好的裤子连连道谢。" 我们以前艰苦朴素惯了,现在大家的生活变好了,但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能丢,我们志愿队的老姐妹都是抱着这个想法聚在一起,为邻居们提供免费便利的服务!" 方江秋表示。

每周二上午 9 点是缝纫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可经常早上 8 点就有人来门口排队,志愿者们也尽量提早来活动室开工。有些腿脚不好的居民过来,缝纫工作室的志愿者就让他们先把要修改的衣物放在工作室,做完之后再给他们送回去。只要居民拿着衣物过来,或是开线,或是改长改短,不管是多小的事,志愿者都耐心帮忙,一直改到居民满意,让大家满心欢喜而归。" 自 2017 年以来,缝纫工作室为我们辖区居民缝补衣物已经上万件,在志愿者的热爱与坚持下,也吸引着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荣巷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益 " 礼物 " 情暖人心

不只是缝补衣服,缝纫工作室还会给社区里有需要的特殊困难群体送上亲手制作的 " 礼物 "。2019 年的冬天,荣巷社区志愿者联盟举行了暖冬赠衣活动,缝纫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将自己亲手缝制的 20 套衣物送到了荣巷街道残疾人之家的残疾孩子手里,让他们心里暖融融的。

" 这些衣服太合适了,都是阿姨们量好尺寸给我们做的,粉色的衣服,很漂亮。" 据介绍,此次暖冬行动从了解需求、寻找资源、服务对接、成品制作、捐赠仪式,历时三个多月。参与制衣的 12 名志愿者们,平均年龄超过 65 周岁,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只想着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区公益做点事。

" 缝纫工作室手艺好,做活儿细致,让人放心,这里也很热闹,在修补衣物的同时还可以交到朋友!" 经大家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居民更多了,如今," 针心针意缝纫工作室 " 已经成为了居民心中的爱心俱乐部。

虽然缝纫工作室的活动时间都是固定的,但平时要是有急活,志愿者也会紧急处理,还会帮忙送回居民家里,有时个人时间被打扰占用,志愿者们也丝毫没有怨言。

一抹志愿红,情暖邻里间。" 针心针意 " 缝纫工作室的阿姨们是志愿者服务的 " 追光者 ",她们无私奉献,在社区里传递着爱心善意,在平凡中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让居民们沉浸在浓浓的幸福感中。

(街道供图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志愿者 志愿服务 培训 无锡市 公益活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