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公主岭市民政局工作。当时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刚刚开始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像李彦宏、马化腾这样的行业翘楚。而我本人对计算机这个领域也十分热衷,再加上看了行业精英们的创业经历,就更加想投身到这个领域了。于是工作半年后,我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辞职创业了。" 回忆起当年意气风发的创业历程,董国威感到很自豪。
怀揣梦想,董国威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此后的几年间,他一边钻研计算机技术,一边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职业教育工作。2006 年,在感觉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董国威创办了长春和成职业培训学校,之后又创办了吉林省和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吉林省风和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那时候,中国的 IT 产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北京,那里聚集了大批的 IT 产业人才和优秀的公司。也有人劝我去北京或深圳发展,但是左思右想,我还是决定留在家乡创业。毕竟这里还是一片蓝海,有待发掘的空间还很大。" 董国威说。
几年来,董国威的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云计算领域、虚拟现实领域都有所突破。其间,他和团队制作高科技项目 60 多个,其中 22 项已经申请了知识产权。所开发教育技术创新项目先后获得 "2015 年全国教育技术创新一等奖 ","2016 年全国教育教学活动月展赛一等奖 "。而长春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如他所料,空间和前景也是越来越被看好。
" 这几年,市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产业,从‘六城联动’把科技创新城作为发展中的一环就可以看出政府的决心。而事实上,这边的科技产业土壤也越来越优质,优势也更加的明显。像华为等大的国内大企业也都陆续进驻这边,足以见得我们这个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后发优势是多么强大。" 董国威信心十足地说。
对于未来,董国威也有着自己的构想:" 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拥有属于自己的科技标签。比如大家一提北京中关村,就会想到人工智能、数字化;一提到深圳,就会联想到智能通讯;一提到杭州,就会关联到新媒体。那么我们长春的科技标签是什么呢?我们的光电产业,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都非常迅速,也许将来有一天,这中间就会诞生一个属于长春的科技标签。而这个标签,却不单单只依靠一个领域的发展,还需要其他科技产业的支撑和助力。科技创新就像一艘巨轮,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这艘巨轮的组成部分。当有一天这艘巨轮被命名为某某号的时候,那一定是包含了所有个体的共同努力。"
来源:长春晚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